[发明专利]一种基站、用户设备中的用于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06630.1 | 申请日: | 2017-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2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7/0413 | 分类号: | H04B7/0413;H04B7/06;H04L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站 用户 设备 中的 用于 天线 传输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站、用户设备中的用于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和装置。用户设备依次执行接收第一高层信令,在第一无线资源池监测第一类物理层信令和在第二无线资源池接收第二下行信息。所述第一高层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在所述第一无线资源池中的与多天线相关的接收。所述第一类物理层信令被检测出,所述第一类物理层信令被用于在所述第二无线资源池中的与多天线相关的接收;或者所述第一类物理层信令未被检测出,所述第二信息被用于在所述第二无线资源池中的与多天线相关的接收。所述第二无线资源池和所述第一无线资源池相关。本发明支持动态灵活地对多天线传输进行配置,从而优化系统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案,特别是涉及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大规模(Massive)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一个研究热点。大规模MIMO中,多个天线通过波束赋型,形成较窄的波束指向一个特定方向来提高通信质量,一个发送波束和一个接收波束组成了一个波束对。但是使用一对较窄的波束对传输信令或者数据,会存在由于被移动物阻挡或者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移动导致实际传输时可靠性较低的问题。为了提高物理层信令的传输可靠性,在3GPP RAN-1NR的讨论中,有公司提出使用多个波束对在不同的时间资源池发送PDCCH(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这种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使用波束对传输物理层信令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使用多个波束对在不同的时间资源池发送PDCCH会存在由于其中一个波束质量下降导致传输性能变差的问题。如果使用MAC CE(Medium AccessControl layer Control Element,媒介接入控制层控制颗粒)对波束对进行灵活配置,会存在信令开销过大的问题。如果使用物理层信令对波束对进行灵活配置,会存在由于虚警导致系统性能被长期损害的问题。如何灵活动态地在多个时间资源池上配置多个波束对,在保证系统鲁棒性的同时尽可能提高传输容量,并且避免由于物理层信令虚警导致传输性能的大幅下降,是使用多个波束对传输物理层信令或者数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解决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例如,本申请的基站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应用到用户设备中,反之亦然。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被用于多天线传输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接收第一高层信令;
-步骤B.在第一无线资源池监测第一类物理层信令;
-步骤C.在第二无线资源池接收第二下行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高层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在所述第一无线资源池中的与多天线相关的接收。所述第一类物理层信令被检测出,所述第一类物理层信令被用于在所述第二无线资源池中的与多天线相关的接收;或者所述第一类物理层信令未被检测出,所述第二信息被用于在所述第二无线资源池中的与多天线相关的接收。所述第二无线资源池和所述第一无线资源池相关。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好处在于,所述第一类物理层信令可以用于对所述第二无线资源池中的与多天线相关的接收进行灵活配置,从而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传输容量。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监测是指所述用户设备对在第一无线资源池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盲检以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物理层信令。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线资源是{时域资源,频域资源,码域资源}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高层信令是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配置(configuration)信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66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开环和闭环波束形成
- 下一篇:基于图确定初始同步波束扫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