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用发动机冷却液组合物及汽车用发动机浓缩冷却液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05040.7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1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儿玉康朗;樱井孝冬;八重田一人;吉井扬一郎;牧野绫太;长泽雅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K5/10 | 分类号: | C09K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马妮楠;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用 发动机冷却液 冷却液组合物 表面活性剂 聚醚改性有机硅 有机硅系 复合物 发动机 改性有机聚硅氧烷 浓缩 有机聚硅氧烷 非有机硅 聚氧化烯 水性基剂 增稠效果 粘度特性 调节剂 发泡性 | ||
本发明提供维持作为粘度特性调节剂的表面活性剂的增稠效果,并且抑制了表面活性剂的发泡性的汽车用发动机冷却液组合物以及用于获得该冷却液组合物的汽车用发动机浓缩冷却液组合物。一种汽车用发动机冷却液组合物,其含有下述成分:(A)有机硅系油复合物;(B)聚醚改性有机硅;(C)非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以及(D)水性基剂,有机硅系油复合物(A)含有下述成分:(A1)选自下述通式(1)所示的有机聚硅氧烷中的至少1种;以及(A2)填料,聚醚改性有机硅(B)为选自下述通式(2)所示的聚氧化烯改性有机聚硅氧烷中的至少1种。RmSiO(4‑m)/2(1)R12R3SiO‑(R12SiO)x‑(R1R2SiO)y‑SiR12R3(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发动机冷却液组合物以及汽车用发动机浓缩冷却液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用于将汽车发动机等冷却的冷却液,已知各种冷却液,其中水的冷却性能最高,因此作为发动机用冷却液被较多使用。然而,不含电解质等的所谓纯水如果为摄氏0℃以下则冻结,体积增大,因此存在可能会对发动机、散热器造成损伤这样的问题。因此,不使用仅纯水,而使用以以不冻性作为目的的乙二醇等二醇类为基础,以获得必要的冻结温度的方式使用水将其进行稀释,根据需要配合了用于保护发动机、散热器等所使用的金属、橡胶和树脂等免受劣化的各种添加剂的冷却液组合物。
然而,在使用了乙二醇等二醇类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低温下存在冷却液组合物的粘度显著上升这样的问题。因此,为了调整冷却液的粘度,作为粘度特性调节剂而配合表面活性剂。这样,进行了下述技术:通过在冷却液中配合表面活性剂来适度地高粘度化而促进发动机的提前预热,实现燃耗提高。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含有烷基的碳原子数和氧化乙烯及/或氧化丙烯的平均加成摩尔数不同的3种烷基醚、和水及/或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冷却液组合物。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含有2种烷基醚、和水及/或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冷却液组合物。进一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冷却防冻液组合物,是包含乙二醇、离子交换水、消泡剂和添加剂的冷却防冻液的组合物,其中,上述添加剂为0.5~2.0重量%的辛酸、0.5~2.0重量%的苯甲酸、0.1~1.0重量%的磷酸钠、0.1~1.0重量%的硝酸钠、0.3~1.0重量%的苯并三唑、0.2~1.0重量%的4-甲基苯并三唑、0.1~1.5重量%的氢氧化钠和0.1~0.8重量%的钼酸钠。
然而,上述那样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强发泡性,因此在实用中可能会对冷却液的车辆填充性、冷却性能带来显著影响。在上述专利文献1~3中,也记载了配合用于防止表面活性剂的发泡性的任意消泡剂,但实际上并未记载通过配合消泡剂而抑制了表面活性剂的发泡。因此,根据消泡剂的种类,存在下述这样的问题:(1)作为粘度特性调节剂的表面活性剂的增稠效果显著降低;(2)虽然在高温或低温的任一温度下具有消泡效果,但是不能在高温和低温这两者温度下均得到消泡效果。具体而言,在作为粘度特性调节剂使用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通过表面活性剂彼此的疏水性部分(烷基等)的聚集而形成胶束,发挥增稠效果。然而,在消泡剂与表面活性剂的疏水性部分(烷基等)的结合强的情况下,妨碍上述胶束的形成,不能发挥增稠效果。这样的问题在消泡剂为聚氧乙烯烷基醚、高级醇、矿油系的情况下特别显著。此外,为了抑制表面活性剂的强发泡性,对消泡剂要求强的表面张力下降性,在高温和低温下都需要消泡性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50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