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以卡接式连接部件接合的外壳部件的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3492.1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5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朴真弘;朱宰贤;马祥赫;金普铉;安炯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50/249 | 分类号: | H01M50/249;H01M50/262;H01M50/204;H01M1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庞东成;解延雷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卡接式 连接 部件 接合 外壳 电池 模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电芯组装体,其中排布有电连接的多个电芯;和第一和第二外壳部件,第一和第二外壳部件各自具有包围所述电芯组装体的外表面的板状结构,并在相互对应的角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通过紧固部件相互接合,其中,第一和第二外壳部件各自包括至少一个具有狭缝形状的紧固凹槽,并且第一和第二外壳部件的紧固凹槽在相互接触的角部的相互对应的位置处穿孔形成,并且第一和第二外壳部件以下述方式相互接合:紧固部件的彼此相对的两侧末端分别以卡接方式插入到紧固凹槽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6年6月15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6-0074672号的优先权,通过援引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以卡接(clamping)方式通过紧固部件接合的外壳部件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移动设备的技术发展和需求的增加,对于作为能量源的可再充电二次电池的需求迅速增加,因此正在进行关于二次电池的更多研究以应对这种多样化的需求。此外,作为使用化石燃料的传统汽油和柴油车辆造成的空气污染等的解决方案而提出的用于电动车辆(EV)、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EV)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插电式HEV\)的电源,二次电池已经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
因此,仅使用电池行驶的电动车辆(EV)和使用电池和传统发动机的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EV)已经开发出并且部分已经商业化。尽管二次电池中的镍-金属氢化物(Ni-HM)二次电池主要用作EV和HEV的电源,但近年来,对具有高能量密度、高放电电压和输出稳定性的锂二次电池的研究一直在积极推进,并且部分已经商业化。
当这种二次电池用于需要高容量的装置或设备,例如用于车辆的电源或电力存储系统时,二次电池必须具有其中布置有多个电芯(battery cell)的电芯组装体或电池模组的形式。
通常,这种电芯组装体或电池模组具有这样的结构:通过包围其外表面的多个外壳部件而具有改进的稳定性,从而在所述装置或设备的各种操作环境下防止由构成电芯组装体或电池模组的电芯上的物理损伤引起的性能恶化或稳定性下降。
图1和图2是示出了传统电池模组的各种结构的示意性分解图。
首先,参照图1,电池模组100包括电芯组装体110和包围所述电芯组装体110外表面的外壳部件。
电芯组装体110具有整体六面体形状,其中多个电芯111在电极端子部112处相互电连接的同时沿一个表面方向排布。
外壳部件121和122包括第一封装部件121和第二外壳部件122。
第一和第二外壳部件121和122接合以包围在构成电芯组装体110的电芯111的电极端子部112的突出方向上相互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面以外的其余外表面。
第一外壳部件121具有在垂直截面上以形弯曲的板状结构,以便连续地包围在所述电芯组装体110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之外的其余外表面中相邻地设置的前表面、顶表面和底表面。
第二外壳部件122具有单板状结构,以在电芯组装体11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外的其他外表面中,包围被第一外壳部件121包围的前表面、顶表面和底表面之外的其余底表面。
第一和第二外壳部件121和122在相互对应的角部121a、121b、122a和122b相互接触的状态下通过焊接接合,以形成包围电芯组装体110的结构。
参照图2,第一外壳部件221和第二外壳部件222形成为在垂直截面上以形弯曲的板状结构,以分别包围在电池组件210的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之外的其余外表面之中以连续的方式彼此相邻布置的一个表面+顶表面以及另一表面+底表面。
上述结构之外的其余结构与图1中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34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