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腔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2606.0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9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肖本好;刘宗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7 | 分类号: | A61F2/07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 ||
一种管腔支架,包括可在径向被压缩和展开的管体(10)和防漏结构(20);管体(10)被防漏结构(20)分为位于防漏结构(20)一侧的第一管体(11)和位于防漏结构(20)另一侧的第二管体(12),第一管体(11)至少有部分被防漏结构(20)围绕。压缩状态下,第二管体(12)、防漏结构(20)连同被防漏结构(20)围绕的第一管体(11)具有被沿管腔支架周向均匀分布的径向力压缩至极限时的最大压缩直径,且防漏结构(20)连同被防漏结构(20)围绕的第一管体(11)的最大压缩直径大致等于第二管体(12)的最大压缩直径。管腔支架在鞘管(30)内与鞘芯(31)的接触力更加均匀,能够防止管腔支架在释放过程中的滑动,避免了管腔支架移位带来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心血管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管腔支架。
背景技术
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中,为了解决分支血管供血问题,有开窗技术和平行支架技术。
以图1所示的开窗技术为例。大支架1侧孔与分支支架2间可能会因分支支架2在侧孔处贴壁不佳产生III型内漏。为了解决内漏,通常采用具有防漏结构例如裙边的分支支架2,利用防漏结构来增加密封效果。如图2和图3所示,带有裙边3的分支支架2对应需要较大内径D的鞘管来输送。而且由于裙边3的存在以及鞘管的直径在轴向上各处相同,分支支架2在装配进鞘管4后,被裙边3覆盖的部分21会被鞘管更紧地压到鞘芯上,而未被裙边3覆盖的部分22会自膨胀而对鞘芯5的挤压较弱甚至与鞘芯5形成间隙。在释放过程中,未被裙边3覆盖的部分22与鞘芯5间会发生滑动,继而导致支架移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适应于较细鞘管且在释放过程中不会移位的管腔支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管腔支架,包括可在径向被压缩和展开的管体和与所述管体相连的防漏结构,所述管体被所述防漏结构分为位于所述防漏结构一侧的第一管体和位于所述防漏结构另一侧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至少有部分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压缩状态下,所述第二管体、以及所述防漏结构连同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的所述第一管体具有被沿所述管腔支架周向均匀分布的径向力压缩至极限时的最大压缩直径,且所述防漏结构连同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的所述第一管体的最大压缩直径大致等于所述第二管体的最大压缩直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漏结构连同所述第一管体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的部分的最大压缩直径与所述第二管体的最大压缩直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0.1mm。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体包括与所述第一管体连接的锥度段及与所述锥度段连接的直筒段,所述直筒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管体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部分的直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直筒段的直径与所述第一管体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部分的直径的差值不大于8mm。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直筒段的直径与所述第一管体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部分的直径的差值与所述直筒段的直径的比值为0.1~0.2。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锥度段的轴向长度为5~10mm。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的部分具有第一直径,未被所述防漏结构围绕的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一直径不相等的第二直径,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直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漏结构包括外层覆膜及与所述外层覆膜相连的外层径向支撑结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漏结构具有开口端和封闭端,所述封闭端位于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连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26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