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渣方法、炉渣的制造方法及流下炉渣的能量衰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2581.4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96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内藤宪一郎;中切孝夫;松永邦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C21C1/02;C21C5/2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吴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法 炉渣 制造 流下 能量 衰减 结构 | ||
1.一种排渣方法,其中,
通过在转炉内进行了脱硅、脱磷或脱碳中的至少1种处理后将所述转炉倾斜,以将铁水残留在所述转炉内的状态,使上层的起泡了的炉渣从所述转炉的炉口流下到接触构件的第1位置;
使从所述第1位置到第2位置与所述接触构件接触的同时移动的所述炉渣从所述第2位置流下,所述第2位置是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横方向上与所述第1位置偏移、且相对于所述第1位置位于下方的位置;
将从所述第2位置流下的所述炉渣收纳在配置于所述转炉下方的锅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渣方法,其中,
所述接触构件被固定在设于所述转炉的侧面的工作平台上,
所述第2位置相对于所述工作平台位于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渣方法,其中,
在将由上下方向的假想直线和连结所述第1位置与所述第2位置的假想直线形成的角度中的小的一方的角度规定为所述接触构件的倾斜角时,
所述接触构件的倾斜角为5°以上且2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渣方法,其中,
从所述锅的上端到所述第2位置的上下方向的间隔距离为1m以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渣方法,其中,
在将从所述第2位置流下的所述炉渣收纳在所述锅内时,用所述锅的内周面接收所述炉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渣方法,其中,
以用所述锅的所述内周面接收与所述接触构件接触地流下的所述炉渣的方式,调整了所述锅的横方向的位置及所述接触构件的姿势中的至少一方后,将所述炉渣收纳在所述锅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渣方法,其中,
在沿着所述接触构件移动的所述炉渣中添加镇静材料。
8.一种炉渣的制造方法,其中,
将通过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渣方法收纳在所述锅内的所述炉渣排出并冷却。
9.一种流下炉渣的能量衰减结构,其具备接触构件,所述接触构件形成有与通过倾斜转炉从所述转炉炉口流下的炉渣接触的面,所述接触构件在所述面的第1位置接收从所述炉口流下的所述炉渣,并使沿着所述面移动的所述炉渣从第2位置流下到锅内,所述第2位置是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横方向上与所述第1位置偏移、且相对于所述第1位置位于下方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下炉渣的能量衰减结构,其中,所述接触构件以从所述锅的上端到所述第2位置的上下方向的间隔距离为1m以内的方式进行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流下炉渣的能量衰减结构,其中,
进一步具备在沿着所述面移动的所述炉渣中添加镇静材料的添加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258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比对和变体测序分析管线
- 下一篇:改进的来自非铁金属生产的炉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