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冰用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1710.8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4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吉川利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吉川国工业所 |
主分类号: | F25C5/06 | 分类号: | F25C5/06;F25C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方挺;黄谦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冰用 容器 | ||
本发明为制冰用容器,由容器主体和芯子构成,所述容器主体在上部形成有开口部、且具有通过握持能够变形的柔软性,所述芯子能够介由所述开口部相对于所述容器主体内进行自由插入、拔出。在所述芯子被插入所述容器主体内的状态下,在容器主体的内周面与芯子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用于生成冰的制冰区域,制冰区域作为根据对容器主体的握持产生的变形而使生成在该制冰区域内的冰破碎的区域而形成。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主张2017年4月14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7-080456号的优先权,并通过引用纳入本申请的记载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作碎冰(crush ice)的制冰用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制作碎冰的工具,公知一种形成为托盘状的制冰皿(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制冰皿具有:由挠性材料构成的底板、由挠性材料构成且从所述底板的周缘以立起的方式形成的周壁;立设于所述底板的多个冰破碎用突起,专利文献1的制冰皿构成为使水滞留在被底板和周壁包围的区域。
专利文献1的制冰皿形成为托盘状,使水滞留在由底板和周壁包围的区域,并将其放入冷冻库对水进行冷冻。然后,在使底板及周壁变形时通过冰破碎用突起使在所述区域内被制成的冰破碎。因此,通过专利文献1的制冰皿,仅通过使底板及周壁变形就能够简单地制作碎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7-212051号公报
但是,由于上述以往的制冰皿形成为托盘状,因此,在将制成的碎冰转移到杯子等中时转移困难。因此,使用者必须抓取制冰皿上的碎冰并将其转移到杯子等中。
如上所述,上述以往的制冰皿,在将碎冰转移到其他容器中时需要与碎冰接触,存在不卫生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制冰用容器,该制冰用容器能够将碎冰卫生地转移到规定的容器中。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制冰用容器,由容器主体和芯子构成,其中,所述容器主体在上部形成有开口部,且具有通过握持能够变形的柔软性,所述芯子构成为能够介由所述开口部相对于该容器主体内自由插入、拔出,在该芯子被插入所述容器主体内的状态下,在容器主体的内周面与芯子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用于生成冰的制冰区域,制冰区域作为根据对容器主体的握持产生的变形而使生成在该制冰区域内的冰破碎的区域而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还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内周面及所述芯子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突出设置有至少一根肋。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还可以构成为,所述至少一根肋在容器主体的内周面沿周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各肋在所述容器主体的深度方向上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另外其他的方式,还可以构成为,所述芯子为有底状,在上表面形成有开口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制冰用容器的主视图。
图2是同一实施方式的制冰用容器的俯视图。
图3是同一实施方式的制冰用容器的从容器主体取出芯子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同一实施方式的制冰用容器的主视剖视图,是图2的IV-IV位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5是同一容器主体的俯视图。
图6是同一容器主体的主视剖视图,是图5的VI-VI位置的主视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吉川国工业所,未经株式会社吉川国工业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17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过滤器
- 下一篇:真空容器内压力多控制装置与真空容器内压力多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