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确定调度信令盲检次数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0599.0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95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朱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陈蕾;殷亚平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确定 调度 信令盲检 次数 方法 装置 用户 设备 基站 |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确定调度信令盲检次数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确定调度信令盲检次数的方法包括:获取每个传输单元上的控制区域属性信息,并获取控制区域属性信息相关联的盲检次数,其中,控制区域属性信息用于表示对应传输单元上控制区域的属性,根据控制区域属性信息和控制区域属性信息相关联的盲检次数信息,确定每个控制区域上调度信令的最大盲检次数。本公开使得UE在配置一个或多个控制区域的情况下,可以确定每个控制区域上调度信令的最大盲检次数。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调度信令盲检次数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新一代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和车车通信等新型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涌现对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驱使无线通信技术不断演进以满足应用的需求。当下,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正处于新一代技术的演进阶段。新一代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支持多种业务类型的灵活配置。由于不同的业务类型对无线通信技术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Broad Band,简称eMBB)业务类型主要的要求侧重在大带宽和高速率等方面,超高可靠与低延迟的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简称URLLC)业务类型主要的要求侧重在较高的可靠性和低时延方面,而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简称mMTC)业务类型主要的要求侧重在大的连接数方面。因此,新一代的无线通信系统需要灵活和可配置的设计来支持多种业务类型的传输。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中,终端的上下行传输是基于基站调度的。基站通过发送下行或上行的调度信令来指示终端在相应的资源位置上以通知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接收或发送。对于动态的调度来讲,一个调度信令只能指示一个传输单元如一个子帧上的传输。在LTE系统的动态调度下,终端需要在每个子帧上去检测是否存在针对自己的调度信令。检测的方式是在下行调度指令所在的搜索空间中根据支持的传输模式去搜索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DCI)格式(formats)。终端在每个子帧上支持的检测次数会影响调度信令的检测性能以及终端的检测复杂度,其中,检测次数越多,调度信令的检测性能越好,但是终端的检测复杂度以及耗电量会相应的增加。另外,在LTE系统中,最终定义终端最多执行44次检测。
对于传统的LTE系统而言,控制区域在频域上占用整个带宽部分,即对于所有终端而言,只有一个控制区域。而在新一代通信系统中,由于支持的工作载波的载波带宽可能会比较大,因此终端可能会支持多个控制区域,而如何确定每个控制区域上调度信令的盲检次数是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确定调度信令盲检次数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使得用户设备(UE)在配置一个或多个控制区域的情况下,可以确定每个控制区域上调度信令的最大盲检次数。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确定调度信令盲检次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每个传输单元上的控制区域属性信息,并获取所述控制区域属性信息相关联的盲检次数,其中,所述控制区域属性信息用于表示对应传输单元上控制区域的属性;
根据所述控制区域属性信息和所述控制区域属性信息相关联的盲检次数信息,确定每个控制区域上调度信令的最大盲检次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控制区域属性信息相关联的盲检次数信息,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属于每种传输单元类型的每个传输单元支持的最大盲检次数;或
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确定每个传输单元支持的最大盲检次数;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05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时间同步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