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絮凝剂与煤泥水混合模拟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30830.X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2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苗超;高广言;吴秋波;吕一波;曹鑫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2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玻璃 透明管道 煤泥水 絮凝剂 模拟试验装置 出水端 加药管 输水管道 入水端 缓冲 立向 蓄水池 模拟试验设备 横向可移动 从上至下 定压水箱 管道侧壁 回水管道 混合过程 可靠技术 螺旋叶片 生产设备 能力强 入水口 注药孔 壁部 配装 水泵 | ||
絮凝剂与煤泥水混合模拟试验装置属于模拟试验设备;该模拟试验装置包括定压水箱、缓冲输水管道、蓄水池、水泵和回水管道,有机玻璃透明管道的入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缓冲输水管道的出水端和蓄水池入水口连接,在有机玻璃透明管道位于入水端一侧管道侧壁上立向插入且横向可移动调节的配装加药管,所述加药管的下侧部位整体置于有机玻璃透明管道内部,在加药管下侧部位壁部上从上至下立向依次开设2层以上的注药孔,螺旋叶片安装在有机玻璃透明管道位于出水端一侧管道内;本装置可准确模拟絮凝剂与煤泥水混合过程及变化,为絮凝剂与煤泥水混合生产设备的设计提供可靠技术数据,具有结构合理、适用能力强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科研试验设备,主要涉及一种选煤厂洗选循环过程中絮凝剂与煤泥水混合的模拟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絮凝剂是目前选煤厂在煤泥水处理作业中必须的一种药剂。在当前的生产实践中,向煤泥水中添加絮凝剂的设备均是单层孔结构,由于絮凝剂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单层孔结构向煤泥水中添加絮凝剂无法使絮凝剂与煤泥水达到充分混合,作业效果差。为了提高混合作业效果,必须增加絮凝剂的添加用量,不仅浪费絮凝剂,使用效率低,生产作业成本提高,选煤厂经济效率下降,尤其是增大了后续脱介流程的难度。另外,由于各选煤厂条件不同,对生产作业中使用的絮凝剂与煤泥水混合装置的设计要求不同,如何能满足和适应各厂对生产设备的不同需求,需进行科研试验分析研究,为生产设备的研发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生产作业使用的实际需求,设计一种絮凝剂与煤泥水混合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通过模拟生产中煤泥水处理作业过程,观察、分析水体在模拟试验装置中发生的反应过程,计算设计出最适合多层孔加药条件的絮凝剂与煤泥水混合设备,达到为生产实践设备的设计提供指导性作用、保证设备作业使用的适用性、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是:絮凝剂与煤泥水混合模拟试验装置包括定压水箱、缓冲输水管道、蓄水池、水泵和回水管道,所述定压水箱的出水口与缓冲输水管道的入水端连接,所述蓄水池的出水口与水泵入水口连接,回水管道的入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水泵出水口和定压水箱入水口连接,在所述缓冲输水管道上安装阀门,有机玻璃透明管道的入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缓冲输水管道的出水端和蓄水池入水口连接,在所述有机玻璃透明管道位于入水端一侧管道侧壁上立向插入且横向可移动调节的配装加药管,所述加药管的下侧部份整体置于有机玻璃透明管道内部,在所述加药管的下侧部份壁部上从上至下立向依次开设2层以上的注药孔,在所述有机玻璃透明管道位于出水端一侧管道内轴向安装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外直径尺寸与有机玻璃透明管道内径尺寸相匹配。
本模拟试验装置采用在有机玻璃透明管道上立向插入且横向可移动调节的配装带有2层以上注药孔的加药管,配合安装在有机玻璃透明管道内的螺旋叶片,观察水体在模拟煤泥水处理过程中发生的混合反应实况,得出在该试验条件下的有机玻璃透明管道上最适合的多孔加药条件,包括加药管位置和加药管上的注药孔层数、孔数、孔径大小,以及螺旋叶片尺寸与有机玻璃透明管道尺寸的匹配关系,为生产作业设备的设计、制造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技术参数,保证生产设备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高絮凝剂与煤泥水混合效果,增大混合面积,减少作业时间和絮凝剂用量,降低作业成本。本装置结构新颖、简单、科学合理,试验使用适用能力强、试验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絮凝剂与煤泥水混合模拟试验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加药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件号说明:
1、定压水箱、2、阀门、3、缓冲输水管道、4、加药管、5、有机玻璃透明管道、6、螺旋叶片、7、蓄水池、8、水泵、9、回水管道、10、注药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科技大学,未经黑龙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308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