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冷段超高温差冷却塔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29244.3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6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钟荣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江市天力冷却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00 | 分类号: | F28C1/00;F28F25/06;F28F2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邵穗娟;汤喜友 |
地址: | 52993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塔 配水系统 冷却塔本体 冷却水 冷段 温差 本实用新型 出风口 进水口 热交换 通风动力系统 薄膜填料 从上至下 循环冷却 出水口 进风口 填料层 底端 连通 对流 冷却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冷段超高温差冷却塔,包括冷却塔本体、设于冷却塔本体顶部的出风口和设于出风口处的通风动力系统、设于冷却塔本体底部的进风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设于冷却塔本体内部的点滴填料层和薄膜填料层,还包括设于冷却塔本体内部的配水系统,配水系统从冷却塔底部延伸至冷却塔顶部,配水系统的底端与进水口连通,配水系统的顶端设于冷却塔顶部,配水系统将冷却水输送至配水系统的顶部并排出。本实用新型双冷段超高温差冷却塔实现将冷却水水与气流进行对流、热交换,得到温度大幅下降、充分冷却的冷却水,从而实现循环冷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冷却段超高温差冷却塔。
背景技术
目前,冷却塔(The cooling tower)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通过冷却水从某个系统中吸收热量后,升温的冷却水运输至冷却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降低水温后的冷却水继续用作循环冷却剂。冷却水降温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
传统的冷却塔传热不够,导致冷却水冷却不够,即输入的高温冷却水未来得及充分降温即已排出,回流的冷却水的温度过高,难以发挥循环冷却介质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降温要求较为严苛的精密系统,现有的普通的冷却塔难以发挥效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冷却段超高温差冷却塔,以解决现有冷却塔中冷却水冷却不充分、冷却水无法满足循环冷却作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冷段超高温差冷却塔,包括冷却塔本体、设于冷却塔本体顶部的出风口和设于出风口处的通风动力系统、设于冷却塔本体底部的进风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设于冷却塔本体内部的点滴填料层和薄膜填料层,还包括设于冷却塔本体内部的配水系统,所述配水系统从冷却塔本体底部延伸至冷却塔本体顶部;
所述配水系统的底端与进水口连通,所述配水系统的顶端设于冷却塔顶部,配水系统将冷却水输送至点滴填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塔本体内部还设有收水系统,所述收水系统设于出风口与配水系统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收水系统为金属滤水网。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设于冷却塔本体底部的侧壁上,且进风口位于进水口及出水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塔本体内部还设有集水盘,所述集水盘设于进风口的下方,且所述集水盘位于进水口及出水口的上方;
所述集水盘用于收集从薄膜填料层落下的低温水。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盘中部设有贯穿孔,所述配水系统从贯穿孔穿过所述集水盘,所述集水盘通过贯穿孔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点滴填料层为PP材质制成的点滴型网格淋水填料。
进一步地,所述薄膜填料层为PVC材质制成的薄膜式淋水填料。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处还设有导流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配水系统的顶端设有淋水喷头,所述淋水喷头朝向其下方的点滴填料层。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江市天力冷却塔有限公司,未经阳江市天力冷却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292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