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电阻的移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27383.2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2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万鹏;高晓春;夏兴旺;张胜;陈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晖速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3/30 | 分类号: | H01Q3/30;H01P1/1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1 | 代理人: | 成伟 |
地址: | 523128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相支路 移相器 电阻 本实用新型 输出端口 带线 输入端口连接 并联式连接 尺寸减小 连接电阻 输入端口 支路 隔离度 并联 印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电阻的移相器,移相器具有带线,带线上印刷有数条移相支路,并且连接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其中:所述移相支路分为四条与输入端口连接并且呈并联的第一移相支路、第二移相支路、第三移相支路、第四移相支路,其中,第一移相支路与第二移相支路之间还连接有第一电阻,第三移相支路与第四移相支路之间还连接有第二电阻。本实用新型移相器的移相支路采用并联式连接方式,能使移相器体积和尺寸减小,利于小型化发展;通过在支路之间连接电阻,能提高输出端口之间的隔离度,从而改善移相器的抗干扰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带电阻的移相器。
背景技术:
天线移相器通常由一个两端开口、四周封闭的金属腔体组成,金属腔体内部安装带线、拉杆、移相介质等元件,带线上印刷有移相支路并连接输入、输出端口,通过导线与外部设备连接。现有的移相器中,带线上仅有移相支路本身,移相支路之间要么串联要么并联,再无其他元件,这就使得各输出端口之间的隔离度较低,容易形成相互干扰,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带电阻的移相器。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电阻的移相器,移相器具有带线,带线上印刷有数条移相支路,并且连接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其中:所述移相支路分为四条与输入端口连接并且呈并联的第一移相支路、第二移相支路、第三移相支路、第四移相支路,其中,第一移相支路与第二移相支路之间还连接有第一电阻,第三移相支路与第四移相支路之间还连接有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移相支路、第二移相支路为正向移相支路,第三移相支路、第四移相支路为负向移相支路。
本实用新型移相器的移相支路采用并联式连接方式,能使移相器体积和尺寸减小,利于小型化发展;通过在支路之间连接电阻,能提高输出端口之间的隔离度,从而改善移相器的抗干扰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是一种带电阻的移相器,移相器具有带线,带线上印刷有数条移相支路,并且连接有输入端口1和输出端口2,其中:所述移相支路分为四条与输入端口连接并且呈并联的第一移相支路31、第二移相支路32、第三移相支路33、第四移相支路34,其中,第一移相支路31与第二移相支路32之间还连接有第一电阻41,第三移相支路33与第四移相支路34之间还连接有第二电阻42。
所述第一移相支路31、第二移相支路32为正向移相支路,第三移相支路33、第四移相支路34为负向移相支路。
本实用新型移相器的移相支路采用并联式连接方式,能使移相器体积和尺寸减小,利于小型化发展;通过在支路之间连接电阻,能提高输出端口之间的隔离度,从而改善移相器的抗干扰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晖速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晖速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273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