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板淋锡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26982.2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1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何幸华;李政文;黎少伟;何可立;马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倬粤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20 | 分类号: | H01M4/20;H01M4/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照伟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栅 喷头 热熔装置 锡料 锡液 本实用新型 压合装置 回收槽 极板 热熔 融化 板栅传送机构 蓄电池极板 板栅表面 控制系统 设备领域 生产装置 不均匀 传送管 存储箱 支撑台 溶化 附着 紧固 喷淋 压合 平整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极板生产装置、设备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极板淋锡设备。包括控制系统、板栅传送机构、支撑台、热熔装置和淋锡喷头,所述支撑台上设有锡液回收槽,所述锡液回收槽的上方设有板栅,所述板栅的上方设置所述淋锡喷头,所述淋锡喷头通过传送管连接有所述热熔装置,所述热熔装置连接有锡料存储箱;所述淋锡喷头的后方设有热熔压合装置。本实用新型在生产线上设置融化锡料的热熔装置,通过淋锡喷头将溶化的锡料喷淋到板栅上,使锡液高效且均匀的附着在板栅上。之后,热熔压合装置将板栅上的锡再次融化,并以压合的方式使锡紧固的结合到板栅上,避免了单纯淋锡带来的板栅表面的锡不均匀、不平整,以及与板栅结合不牢固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极板生产装置、设备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极板淋锡设备。
背景技术
水平铅酸电池,极板的板栅采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编织而成,极板为准双极结构,即在板栅的一半涂敷正极活性物为正极板,另一半涂敷负极活性物为负极板。经过复膜、浸酸、表面干燥、固化等工序制作成双极型生极板。组装:双极板间用隔膜隔开,上下用压力框架固定。双极板和隔板按照一定的位置,水平交错堆放,然后安装压力框架固定,形成电池模块装入蓄电池槽中,经铸焊后进行密封,然后经后灌酸、化成,最后在蓄电池空隙中灌入石蜡,装上安全阀,制作成为水平电池。
该水平电池的极板板栅采用玻璃纤维、铅复合材料编织而成。该在极板的制作需要在板栅上先均匀淋锡,之后再将活性材料以膏状的形式涂覆于板栅上。锡层对板栅起到保护作用,淋锡层是否均匀稳固直接影响到电池中极板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板淋锡设备,旨在使锡均匀并紧固于板栅上,使所制成的极板的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极板淋锡设备,包括控制系统、板栅传送机构、支撑台、热熔装置和淋锡喷头,所述支撑台上设有锡液回收槽,所述锡液回收槽的上方设有板栅,所述板栅的上方设置所述淋锡喷头,所述淋锡喷头通过传送管连接有所述热熔装置,所述热熔装置连接有锡料存储箱;所述淋锡喷头的后方设有热熔压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成带状的板栅通过传送机构依次送到淋锡喷头的下方,控制系统控制热熔装置工作,使锡液通过淋锡喷头喷淋到板栅上,多余的锡液从板栅上滴落至锡液回收槽内。板栅淋锡完成后,被运送到热熔压合装置处。热熔压合装置将板栅上的锡料软化,使未贴合在板栅表面的锡料重新融化,并将其压合到板栅的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生产线上设置融化锡料的热熔装置,通过淋锡喷头将溶化的锡料喷淋到板栅上,使锡液高效且均匀的附着在板栅上。之后,热熔压合装置将板栅上的锡再次融化,并以压合的方式使锡紧固的结合到板栅上,避免了单纯淋锡带来的板栅表面的锡不均匀、不平整并且与板栅结合不牢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热熔压合装置包括紧贴极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热压辊,所述热压辊的内表面设有发热件;所述热压辊的一端设有热压控制器。两个热压辊将板栅夹持在中间,将锡重新融化后,平整的压合到板栅上,使锡与板栅的结合更加牢固。另外热压辊也可以同时给板栅一个向前的推力,可以起到传送板栅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热熔装置包括热熔腔,紧贴所述热熔腔的内表面设有PTC陶瓷加热件,所述热熔腔上连接有调压阀。PTC陶瓷加热件发热速度快,能快速升温,适用于锡料的融化。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淋锡喷头和所述热熔装置的个数为2以上。淋锡喷头设置多个,多个淋锡喷头同时工作,每个喷头仅需喷淋部分锡液,多个喷头的锡液层层叠加于板栅上,使板栅上喷淋的锡液更加的均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倬粤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倬粤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269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酸液循环槽
- 下一篇:硅碳负极材料包覆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