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化硅双管板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25779.3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1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徐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英罗唯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9/00;F28F9/02;F28F9/24;F28F19/00;F28F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吕露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结构 双管板换热器 防腐壳体 碳化硅 碳化硅换热管 封头 一端设置 热膨胀 本实用新型 腐蚀性介质 流体冲刷 生产需求 轴向移动 换热器 壳层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化硅双管板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碳化硅双管板换热器包括至少一根碳化硅换热管、防腐壳体、第一封头、第二封头、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防腐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第一密封结构的远离防腐壳体的一端设置第一封头,第二密封结构的远离防腐壳体的一端设置第二封头,每根碳化硅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此碳化硅双管板换热器在碳化硅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防止在碳化硅双管板换热器使用过程中因流体冲刷和热膨胀导致碳化硅换热管轴向移动,使用防腐壳体,使腐蚀性介质也可以走壳层,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碳化硅双管板换热器。
背景技术
碳化硅具有极高的耐腐蚀、抗氧化和耐冲蚀性能,可耐高浓度硫酸、硝酸、磷酸、混合酸、强碱、氧化剂等,是唯一可耐氢氟酸腐蚀的陶瓷材料,而且使用寿命长。与贵金属钽、锆、哈氏合金等价格相比,它的价格比较低。而且碳化硅的热导率远高于其他耐腐蚀材料,同样换热效率下,碳化硅换热器使用的换热面积会更少。与石墨换热器相比,它的强度比较高,耐腐蚀性能更好;与搪瓷换热器相比,它的耐强酸能力强,不存在爆瓷问题;与氟塑料换热器相比,它的导热性能更好,耐压能力更强。
现有技术的碳化硅双管板换热器的碳化硅换热管容易发生轴向移动,具有腐蚀性的介质一般走管程,无腐蚀性的热媒或冷媒只能走壳程,限制了换热器的使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化硅双管板换热器,防止在碳化硅双管板换热器使用过程中因流体冲刷和热膨胀导致碳化硅换热管轴向移动,使腐蚀性介质也可以走壳层,满足生产需求。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碳化硅双管板换热器,包括至少一根碳化硅换热管、防腐壳体、第一封头、第二封头、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防腐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第一密封结构的远离防腐壳体的一端设置第一封头,第二密封结构的远离防腐壳体的一端设置第二封头,每根碳化硅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件、金属管板、防腐管板和第二密封件,金属管板设置于第一封头,金属管板设置有第一通孔,防腐管板设置于防腐壳体,防腐管板设置有第二通孔,碳化硅换热管通过第一密封件固定于第一通孔内,碳化硅换热管通过第二密封件固定于第二通孔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密封结构还包括金属支撑管,金属支撑管的两端分别卡设于第一通孔内和第二通孔内,碳化硅换热管穿过金属支撑管并通过第一密封件固定于第一通孔内和第二密封件固定于第二通孔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金属支撑管的端部并套设于碳化硅换热管外,第一密封件位于第一通孔内,第一密封件从金属支撑管的端部朝向远离金属支撑管的方向依次包括四氟垫圈、O型圈、四氟垫圈、O型圈和四氟垫圈。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金属支撑管的端部并套设于碳化硅换热管外,第二密封件位于第二通孔内,第二密封件从金属支撑管的端部朝向远离金属支撑管的方向依次包括四氟垫圈、O型圈、四氟垫圈、软性四氟填料和四氟垫圈。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密封结构还包括金属压板,金属压板设置于第一封头且位于金属管板的远离防腐管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密封结构还包括金属加强板,金属加强板设置于防腐壳体且位于防腐管板和金属管板之间,金属支撑管穿过金属加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英罗唯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英罗唯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257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温差空冷型循环水冷却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冷热交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