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高分子材料的双螺杆挤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23892.8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57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浩;王林;刘学亮;何威;雷小均;张宇;杨金山;陈锬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40 | 分类号: | B29C47/40;B29C47/12;B29C47/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杆 机头口模 螺杆腔 机箱 两组 连通 挤出料 双螺杆挤出机 高分子材料 过渡腔 输出端 车用 啮合 本实用新型 成型孔 真空口 料条 匹配 伸展 容纳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用高分子材料的双螺杆挤出机,包括机箱、机头口模以及两组螺杆,两组所述螺杆相互啮合,所述机箱中设有容纳两组所述螺杆的螺杆腔,所述机箱上还设有多个与所述螺杆腔连通的真空口,所述机头口模设于所述机箱的一端,且所述螺杆腔的输出端与所述机头口模相对应,所述机头口模包括与所述螺杆腔的输出端连通的与所述螺杆的挤出料的形状相匹配的用于保持两组所述螺杆的挤出料的形状的保持腔、与保持腔连通的用于使得挤出料伸展开来的过渡腔以及多个与所述过渡腔连通的用于生成料条的成型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高分子材料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高分子材料的双螺杆挤出机。
背景技术
螺杆挤出机是依靠螺杆旋转产生的压力及剪切力,使得物料可以充分进行塑化以及均匀混合并通过口模成型的材料加工设备。挤出机可以基本分类为双螺杆挤出机、单螺杆挤出机、不多见的多螺杆挤出机以及无螺杆挤出机。
其中,双螺杆挤出机主要由挤出系统、传动系统、加热冷却系统及电气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挤出系统主要包括螺杆、机箱和料斗。传动系统主要包括与螺杆尾部连接的电机箱,通过电机箱为螺杆提供动力。加热冷却系统主要包括加热器和冷却装置,加热器一般为外包裹于机箱的筒体外,且与螺杆的轴线方向一致,一般设置于多个加热器,且均匀分布。冷却装置主要为水冷。
与双螺杆挤出机配合的一般还包括机头口模,机头口模安装在机箱的输出端,机头口模上设有成型孔等,以形成料条等,现有的双螺杆挤出机,其机头口模中的成型孔与双螺杆输出点之间设有进料口,材料在经过熔融以及双螺杆挤压混合,双螺杆挤压后输出的挤压料由于温度较高,会马上掉入进料口中,进而产生了变形,由于变形后的挤压料与处于双螺杆中挤压的材料部分属于一个整体,进而变形后的挤压料容易使得处于双螺杆中挤压的材料部分也产生变形,进而处于双螺杆中被挤压的材料部分变形后容易突出双螺杆中的螺棱,堵住机箱中的真空口,影响双螺杆挤出机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用高分子材料的双螺杆挤出机,通过在机头口模上设有保持腔,进而两组螺杆的挤出料可直接保持原状伸入保持腔中,不会产生变形情况,进而保证了与处于两组螺杆中被挤压的材料部分的形状的一致性,不会对处于两组螺杆中被挤压的材料部分产生影响,可用于保持两组螺杆的内部压力,进而处于两组螺杆中被挤压的材料部分不易突出两组螺杆的螺棱,不易堵塞真空口,保证了双螺杆挤出机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用高分子材料的双螺杆挤出机,包括机箱、机头口模以及两组螺杆,两组所述螺杆相互啮合,所述机箱中设有容纳两组所述螺杆的螺杆腔,所述机箱上还设有多个与所述螺杆腔连通的真空口,所述机头口模设于所述机箱的一端,且所述螺杆腔的输出端与所述机头口模相对应,所述机头口模包括与所述螺杆腔的输出端连通的与所述螺杆的挤出料的形状相匹配的用于保持两组所述螺杆的挤出料的形状的保持腔、与保持腔连通的用于使得挤出料伸展开来的过渡腔以及多个与所述过渡腔连通的用于生成料条的成型孔。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螺杆腔中设有位于所述真空口前的挡板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件以倒扣所述真空口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螺杆腔中。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件上设有多个通气孔。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回流道,所述回流道的进料端与所述螺杆腔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回流道的回料端与所述螺杆的输入端连通,且所述回流道的进料端设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与控制器电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门为电磁阀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触控显示屏,所述触控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两组所述螺杆为锥形螺杆或者平行螺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238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