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斜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23672.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2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胡光;张坤;项建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4 | 分类号: | B29C33/44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李强;倪嘉慧 |
地址: | 20131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块 斜顶 通槽 本实用新型 斜顶装置 顶出端 顶出 滚轮 顶针装置 上下滚动 斜向设置 转动设置 内侧壁 顶死 竖直 容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顶装置,包括:定位块和斜顶,定位块设置于顶针装置上,定位块可水平顶出或后退,定位块的顶出方向的一侧中部设置凹槽,凹槽的两内侧壁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通槽,斜顶斜向设置,斜顶的一端转动设置两个滚轮,两个滚轮分别容纳于两个通槽内且可沿通槽上下滚动,斜顶的另一端为顶出端,顶出端与产品相接触。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定位块和斜顶之间顶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顶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中设置顶针装置用于顶出产品,顶针装置中设置水平移动的定位块和斜向运动的斜顶,定位块推动斜顶移动,但是由于斜顶斜向移动,斜顶与定位块之间存在转动,因此斜顶与定位块之间容易卡死,影响斜顶的运动,进而影响产品的顶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斜顶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斜顶装置,包括:定位块和斜顶,定位块设置于顶针装置上,定位块可水平顶出或后退,定位块的顶出方向的一侧中部设置凹槽,凹槽的两内侧壁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通槽,斜顶斜向设置,斜顶的一端转动设置两个滚轮,两个滚轮分别容纳于两个通槽内且可沿通槽上下滚动,斜顶的另一端为顶出端,顶出端与产品相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凹槽的深度方向朝定位块的水平长度方向延伸,凹槽的高度等于定位块的垂直高度,凹槽的宽度方向朝定位块的宽度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通槽的高度等于定位块的垂直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斜顶为杆状,顶出端设置顶出平台,顶出平台与产品的顶出面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斜顶的一端穿设转动棒,转动棒的两端设置滚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定位板,定位板竖直固定设置,斜顶的顶出端穿过定位板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块水平移动推动斜顶斜向运动,斜顶与定位块连接处设置滚轮和通槽,斜顶与定位块相对运动时,滚轮可在通槽内滚动,斜顶与定位块之间不会因为相对运动而卡死。斜顶设置顶出平台,能更贴合产品的顶出面,使得斜顶与产品的接触面增大,顶出动作更顺利。设置定位板,保证斜顶只会向前运动,防止斜顶左右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斜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斜顶装置,包括:定位块1和斜顶2,定位块1设置于顶针装置上,定位块1可水平顶出或后退,定位块1的顶出方向的一侧中部设置凹槽11,凹槽11的两内侧壁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通槽12,斜顶2斜向设置,斜顶2的一端转动设置两个滚轮21,两个滚轮21分别容纳于两个通槽12内且可沿通槽12上下滚动,斜顶2的另一端为顶出端22,顶出端22与产品相接触。
所述的凹槽11的深度方向朝定位块1的水平长度方向延伸,凹槽11的高度等于定位块1的垂直高度,凹槽11的宽度方向朝定位块1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的通槽12的高度等于定位块1的垂直高度。所述的斜顶2为杆状,顶出端22设置顶出平台,顶出平台与产品的顶出面平行。所述的斜顶2的一端穿设转动棒23,转动棒23的两端设置滚轮21。本实施例还包括:定位板3,定位板3竖直固定设置,斜顶2的顶出端22穿过定位板3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236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叉可拆卸钢片的轮胎模具
- 下一篇:一种可烘烤的覆膜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