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干燥器及湿法造粒后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19641.2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88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福;秦光熙;陆平;陈何 | 申请(专利权)人: | 溧阳市乔森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13/06 | 分类号: | B29B13/06;B29B9/16;B29C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进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干燥器 罐体 转动单元 真空管 本实用新型 后处理系统 湿法造粒 真空单元 真空泵 内胆 外胆 体内 塑料生产设备 清洁度 罐体两端 罐体转动 设备效率 物料干燥 物料品质 一端设置 真空条件 快开门 夹套 连通 穿过 保证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真空干燥器及湿法造粒后处理系统,所述真空干燥器包括罐体、机架、转动单元和真空单元;所述罐体包括内胆和外胆,所述内胆和外胆之间形成夹套,所述罐体两端分别设置有快开门;所述罐体通过所述转动单元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转动单元驱动罐体转动;所述真空单元包括真空管和真空泵,所述真空管穿过所述罐体,一端设置在所述罐体内,另一端与所述真空泵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干燥器,在罐体内对物料干燥,保证物料的清洁度;并且通过真空条件下干燥,物料的温度低,真空干燥效率高,干燥时间短,提高设备效率;并且,能够保证同批次的物料品质的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真空干燥器及湿法造粒后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脲醛模塑料属于热固性材料之中的氨基模塑料大类中的一支,俗称电玉粉,氨基模塑料大类中的另一支为三聚氰胺甲醛模塑料,俗称密胺粉。
长期以来生产的氨基模塑料均是粉状形态,氨基模塑料的制备一般是先合成氨基树脂,而后再加入各类助剂而得。向树脂加入纤维素、固化剂、稳定剂和着色剂等助剂进行捏合,干燥、粉碎、球磨及筛分即可得到粉状氨基模塑料。
现有的将材料通过自动压机和自动热固性塑料注塑机成型时,一定要颗粒状材料才能够定容计重加料。目前通用的造粒方式包括干法冷轧造粒和干法螺杆挤出轧辊成片造粒。但这两种工艺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颗粒外部毛糙,并且单纯靠压力挤,颗粒不牢固,运输过程会产生破碎。因而,乔森塑料研发了一种新的脲醛模塑料的造粒方式,采用湿法脲醛模塑料造粒工艺,以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颗粒状脲醛模塑料。
而目前湿法造粒后对湿粒的干燥通常是采用平板干燥的方式干燥,采用平板干燥的湿粒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空气湿度、温度、气流等都会影响湿粒干燥后得到的颗粒状模塑料的性能,使得不同批次生产的颗粒状模塑料的干燥程度不尽相同,因而得到的模塑料品质不稳定。并且,由于平板干燥器通过输送器传输,位于输送器不同位置的湿粒的干燥程度也不相同,因而造成了即便是同批生产的颗粒状模塑料的干燥程度也无法保证基本相同。因而,现有的干燥方式无法保证颗粒状模塑料的干燥的均匀性,产品的品质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干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平板干燥对湿粒干燥不均匀,产品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干燥器,包括罐体、机架、转动单元和真空单元;
所述罐体包括内胆和外胆,所述内胆和外胆之间形成夹套,所述罐体两端分别设置有快开门;所述罐体通过所述转动单元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转动单元驱动罐体转动;
所述真空单元包括真空管和真空泵,所述真空管穿过所述罐体,一端设置在所述罐体内,另一端与所述真空泵连通。
优选的,所述夹套外连通设置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用于向夹套内输送加热蒸汽,对罐体内的物料加热。
优选的,所述蒸汽管包括进管和出管。所述进管用于向夹套内输送用于加热物料的蒸汽,所述出管用于排出在夹套内蒸汽经过热交换后冷却的冷却水。
优选的,所述转动单元包括转轴、旋转接头和转动电机,所述转轴设置在罐体相对两侧,并通过旋转接头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转动电机驱动转轴带动罐体以转轴方向为轴转动。
所述转动单元能够使物料在罐体内干燥的同时,使物料翻转不至于压成团块而引起干湿不匀。
优选的,所述转轴与所述旋转接头之间机械密封。
优选的,所述真空单元还包括真空过滤器,所述真空过滤器设置于罐体内,并连接设置于所述真空管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溧阳市乔森塑料有限公司,未经溧阳市乔森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196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