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葵花机风送提粮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919329.3 | 申请日: | 2017-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5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川;周玉国;聂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金箭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D41/12 | 分类号: | A01D41/12;A01D57/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郝伟 |
| 地址: | 052167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换筒 输送风筒 籽粒 本实用新型 输送效率 物料输送 风送 破碎 高压离心风机 机械技术领域 倾斜向上设置 物料输送装置 技术效果 进料端口 倾斜设置 输送物料 一端连接 筒顶端 上端 固设 均布 下端 粮仓 收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葵花机风送提粮系统,属于农用收割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倾斜设置的输送风筒、与所述输送风筒上端连接的高压离心风机、一端与所述输送风筒的下端连接的呈“U”形的转换筒、与所述转换筒另一端连接的且倾斜向上设置的物料输送筒和固设于所述物料输送筒顶端的进料端口以及与所述转换筒连接的用于向所述转换筒中输送物料的物料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造成籽粒破碎和输送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能够达到输送籽粒无破碎、输送效率高且使得籽粒在粮仓内自然均布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收割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葵花机风送提粮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葵花收获机以小麦机改装为主,还是以刮板升运器输送籽粒,这种装置在粮仓内需配置均布绞龙,在链轮与输送链条处容易造成籽粒(物料)的破碎,且输送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葵花机风送提粮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造成籽粒破碎和输送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能够达到输送籽粒(物料)无破碎、输送效率高且使得籽粒在粮仓内自然均布的技术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葵花机风送提粮系统,包括倾斜设置的输送风筒、与所述输送风筒上端连接的高压离心风机、一端与所述输送风筒的下端连接的呈“U”形的转换筒、与所述转换筒另一端连接的且倾斜向上设置的物料输送筒和固设于所述物料输送筒顶端的进料端口以及与所述转换筒连接的用于向所述转换筒中输送物料的物料输送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风筒与所述物料输送筒的倾斜方向相反,二者布设成“V”形。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风筒与所述物料输送筒之间的夹角为45°~120°。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输送装置为输送绞龙,所述输送绞龙的一端与所述转换筒的侧部设有的进料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输送筒为可伸长结构,包括至少两节逐级套接连接的筒体。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端口为成“U”形,一端与所述物料输送筒的顶端通过法兰连接,另一端开口朝下且朝向籽粒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葵花机风送提粮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中的籽粒刮板升运器运送籽粒造成籽粒破碎且运输效率低的情况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风进行提粮,高压离心风机通过输送风筒向下部的转换筒内鼓风,物料输送装置将干净的籽粒输送到转换筒内,在高压离心风机的作用下将转换筒内的籽粒通过倾斜向上设置的物料输送筒和进料端口风送到籽粒仓内。本装置比常用的籽粒刮板升运器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造成籽粒破碎和输送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能够达到输送籽粒无破碎、输送效率高且使得籽粒在粮仓内自然均布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葵花机风送提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高压离心风机,2—输送风筒,3—转换筒,4—物料输送筒,5—物料输送装置,6—进料端口,7—籽粒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金箭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金箭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193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