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18486.2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65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霍柱东;李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2/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许铨芬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部 导电端子 反折部 延伸 电连接器 反向弯折 芯片 本实用新型 弹性部末端 连接器领域 芯片接触 自主体部 上端 光滑面 焊接部 主体部 划伤 紧贴 | ||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该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上端延伸得到的弹性部和自主体部下端延伸得到的连接部,连接部连接有焊接部,弹性部的末端反向弯折延伸得到反折部,反折部与弹性部紧贴。其中,弹性部的末端用于和芯片接触,由于弹性部的末端反向弯折延伸有反折部,使得弹性部末端与芯片的接触面为光滑面,从而实现防止划伤芯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硬件技术也得以迅猛发展,目前如中央处理器(CPU)等集成电路芯片的处理速度及功能日益强大,因此芯片对外进行信号输入(I/O的)的电性连接点将越来越多,但是其封装后的体积却要求轻薄短小,故如中央处理器等高度密集化设计的集成电路芯片的封装皆已经采用栅格阵列、球状栅格阵列、甚至平面栅格阵列等封装方式。当无论集成电路芯片采用何种封装方式,皆必须利用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因此,为了使电连接器配合集成电路芯片的封装方式,以及考虑电连接器与电路板间相互电性连接的稳固性及制程效率,故一般在电连接器端子的一端连接对应的锡球,再利用表面粘着法将电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的做法,乃为现今电连接器与电路板间产生电性连接经常使用的方法。
承前所述,与本实用新型技术相关的CPU端子或者电连接器端子一般收容在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内,其包括主体部、由主体部两端分别延伸出的接触部及焊接部。其中,接触部位于电连接器端子上端,可与晶片模组的相应触点接触来传输电信号,且接触部的接触介面是以端子料带冲切后的冲切面直接作为接触面。
但是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在现有技术中,由于CPU端子或者电连接器端子上的接触部的接触介面是以端子料带冲切后的冲切面直接作为接触面,所以端子末端相对粗糙或者尖锐,使用时可能会刮伤芯片。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防止划伤芯片的导电端子是尤为重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该导电端子能够防止划伤芯片。
第一方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上端延伸得到的弹性部和自所述主体部下端延伸得到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有焊接部,所述弹性部的末端反向弯折延伸得到反折部,所述反折部与所述弹性部紧贴。
可选的,所述弹性部的末端向下反向弯折形成所述反折部。
可选的,所述弹性部包括板状部、弹性臂和接触部,所述主体部上端与所述板状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板状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臂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接触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反折部是由所述接触部的末端向下反向弯折形成。
可选的,所述反折部延伸至所述接触部下方;或者,所述反折部延伸至所述弹性臂下方;或者,所述反折部延伸至所述板状部下方。
可选的,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边凸起形成固定部。
可选的,所述主体部设置有形变槽,所述形变槽靠近所述固定部所在的侧边,所述形变槽呈封闭的结构。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的一侧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并且另一侧端为自由端;
所述连接部和所述主体部之间存在隔槽。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焊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和所述主体部之间形成所述隔槽,所述形变槽设置于所述隔槽的上方。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形成锐角。
第一方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和如上所述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多个固定孔,一所述固定孔收容一所述导电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184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