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控制系统中的继电器触点的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16350.8 | 申请日: | 201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0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志;贺杰;韩伟;何旦旦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辉汽车电气系统(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7/00 | 分类号: | H01H47/00;H01H4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叶绿林;杨大庆 |
地址: | 241007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 继电器触点 堵转 电路 继电器控制电路 车载电源系统 电机工作过程 电流采样电路 过流保护电路 开关采集电路 微控制单元 场效应管 电源电路 反转电流 控制电路 有效解决 触点 烧蚀 正转 中断 | ||
1.一种电机控制系统中的继电器触点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单元、电源电路、开关采集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场效应管控制电路、电流采样电路、中断/过流保护电路;电源电路的输出端和微控制单元相连,输入端和24V/48V系统电源相接;开关采集电路的输入端和电机正/反转开关信号输出端相接,其输出端和微控制单元相接;继电器控制电路设连接在电机和微控制单元之间,用于实现电机工作的载流;场效应管控制电路,用于实现电机正/反转的切换;电流采样电路用于采集电机工作时的电流;中断/过流保护电路用于根据电流采样电路采集的电流进行判断是否过流,如过流,则激活终端,让微控制单元优先处理过流问题,并立即关断场效应管,以保护电机与继电器触点;微控制单元负责信号采集后的处理以及相关驱动电路的控制,用以控制整个电路系统的功能运行;微控制单元与继电器控制电路、场效应管控制电路输入、以及电流采样电路输出连接;继电器控制电路输出与电机正反两端相连;继电器电路中共地端与场效应管控制电路输出端相连;场效应管控制电路与采样电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系统中的继电器触点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场效应管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T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七电阻(R7)、场效应管(MOS);
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双胞继电器、第一非门(NOTGateA)、第二非门(NOTGateB),双胞继电器包括第一继电器(A)和第二继电器(B);
电流采样电路包括采样电阻(R2);
中断/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第三非门(NOTGateC)、第六电阻(R6)、运算放大器(OPAMP);
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双胞继电器的线圈的正极相接,另一端接24V/48V系统电源;双胞继电器的两个常开端和24V/48V系统电源相接,其两个常闭端接场效应管(MOS)的漏极,其两个公共端接电机的两端;第一非门(NOTGateA)和第二非门(NOTGateB)的输入端和微控制单元相接,输出端和第一继电器(A)的负极、第二继电器(B)的负极分别对应相接;
第七电阻(R7)接微控制单元的MOSCONTROL脚,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5V电源,集电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三电阻(R3)的一端相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一电容(C1)的一端、场效应管(MOS)的栅极相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相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和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三非门(NOTGateC)的输出端相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微控制单元的INT脚;第三非门(NOTGateC)的输入端接运输放大器(OPAMP)的输出端相接;运输放大器(OPAMP)的正输入端和场效应管(MOS)的源极相接,负输出端接地;采样电阻(R2)的两端分别接场效应管(MOS)的源极和地;第六电阻(R6)一端连接在第三非门(NOTGateC)的输入端和运输放大器(OPAMP)的输出端之间,另一端接微控制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系统中的继电器触点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场效应管(MOS)的电流参数应大于3倍的电机电流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辉汽车电气系统(安徽)有限公司,未经昌辉汽车电气系统(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1635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体继电器散热结构和固体继电器
- 下一篇:一种外设有浪涌抑制模块的接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