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算机显示屏的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09716.9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1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翔;宋东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宇翔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庞庆芳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显示屏 套管 弹簧安装座 夹持部 防护装置 条形框 弹簧 夹座 夹头 本实用新型 计算机设备 背面固定 弹簧自然 防护面板 防护效果 下表面 可拆 套接 显示器 拆除 清洁 | ||
计算机显示屏的防护装置,属于及计算机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条形框和计算机显示屏框,条形框下表面可拆御的连接有防护面板,条形框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夹头,夹头包括夹持部、弹簧和夹座,夹持部上设有弹簧安装座,夹座下设有套管,套管的远离夹持部的一端也设有弹簧安装座,弹簧的一端通过弹簧安装座与夹持部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套接在套管内并通过弹簧安装座固定在夹座上,套管的长度小于计算机显示屏框的长度,套管小于弹簧自然状态下的长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器防护效果好,且方便拆除、清洁的计算机显示屏的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及计算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计算机显示屏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的应用在中国越来越普 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攀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互联网、通 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6 年至 2009 年,计算机用户数量从原来的 630 万增长至 6710 万台,联网计算机台数由原来的 2.9 万台上升至 5940 万台。互联网用户 已经达到 3.16 亿,无线互联网有6.7 亿移动用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 1.17 亿,为全球第一位。
计算机主要包括主机箱和显示屏组成。显示屏是最主要的输送设备,因此必须要保证其干净清晰。目前通常都会在上面覆有一层保护膜。但是保护膜通常为一次性的。而且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单一的保护膜并不能保证使用效果,长久以后,还是会造成显示屏模糊,使用效果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器防护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显示屏的防护装置。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条形框和计算机显示屏框,条形框下表面可拆御的连接有防护面板,条形框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夹头,夹头包括夹持部、弹簧和夹座,夹持部上设有弹簧安装座,夹座下设有套管,套管的远离夹持部的一端也设有弹簧安装座,弹簧的一端通过弹簧安装座与夹持部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套接在套管内并通过弹簧安装座固定在夹座上,套管的长度小于计算机显示屏框的长度,套管小于弹簧自然状态下的长度。
优选地,条形框下表面设有滑槽,防护面板上端粘结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条,滑条卡接在滑槽内,防护面板通过滑条连接在条形框下表面。
优选地,条形框背面设有螺钉孔,夹座上也设有螺钉孔,夹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条形框上。
优选地,夹座与套管一体成型。
优选地,夹座上的套管至少两个,套接在套管内的弹簧至少两根。
优选地,弹簧为钢质线材卷曲叠加而成。
优选地,防护面板由护目玻璃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显示屏的防护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显示屏的防护装置,采用条形框将防护面板可拆御连接在计算机显示屏框上,防护面板对显示器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该防护装置方便对防护面板更换和清洁;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显示屏的防护装置,在条形框上固定有夹头,通过带有弹簧的夹头将条形框固定在显示屏框上,使该防护装置固定较为方便简单,而且该防护装置适合不同尺寸的显示屏框,增加该防护装置的适用范围;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显示屏的防护装置,防护面板采用护眼玻璃制成,使该防护装置在保护显示器的同时对使用者的视力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提供计算机显示屏的防护装置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提供计算机显示屏的防护装置夹头自然状态侧视图;
图3 本实用新型提供计算机显示屏的防护装置夹头工作状态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宇翔,未经张宇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097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桌面式智能终端
- 下一篇:一种教育管理智能服务系统集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