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异形背光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08461.4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2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姜发明;徐贤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源结构 显示区 胶壳 异形 本实用新型 光学膜片 竞争优势 视觉感受 提升模块 液晶模组 用户体验 导光板 扩散膜 增光膜 胶接 相离 客户 配合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异形背光源结构,该异形背光源结构包括显示区、胶壳和LED灯,所述显示区和所述胶壳相胶接;所述显示区和所述胶壳之间顺次设有增光膜和扩散膜,所述胶壳与所述显示区相离的一面顺次设有导光板和光学膜片;该新型的异形背光源结构提升模块竞争力,配合客户端的液晶模组,提升了整个模块的竞争优势和以用户为中心,提升视觉感受,优化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异形背光源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手机屏幕外形和视觉享受追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显示区域小、外形结构单一的屏幕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促使智能手机产品向着超窄边框、超高屏占比和结构多样化方向进一步发展。目前市场上手机背光源的尺寸以16:9的长宽比为主,上下边框的听筒、摄像头、HOME键等器件占据了较多手机正面区域,屏幕利用率低。如何提高屏占比,避免“千机一面”带来的审美疲劳,LED背光源的创新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异形背光源结构,提高了屏占比,实现超窄边框的全面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异形背光源结构,该异形背光源结构包括显示区、胶壳和LED灯,所述显示区和所述胶壳相胶接;所述显示区和所述胶壳之间顺次设有增光膜和扩散膜,所述胶壳与所述显示区相离的一面顺次设有导光板和光学膜片;
所述显示区、所述胶壳、所述增光膜、所述扩散膜、所述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一端的正中间均设有U形凹槽;
所述显示区、所述胶壳、所述增光膜、所述扩散膜、所述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均为长方形;所述LED灯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一端,所述LED灯与FPC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相重合,所述导光板的侧边和所述光学膜片的侧边之间的间隙为0.14毫米。
进一步,所述U形凹槽与所述显示区、所述胶壳、所述增光膜、所述扩散膜、所述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均通过倒圆角的方式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U形凹槽两内侧面的直线距离为13.6毫米;所述U形凹槽两外侧面的直线距离为14.64毫米;所述U形凹槽的高度为6.37毫米。
进一步,所述显示区、所述胶壳、所述增光膜、所述扩散膜、所述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长宽比均为18:9。
进一步,所述LED灯为18颗,18颗所述LED灯呈线型设置。
进一步,所述LED灯的厚度为0.2毫米。
进一步,所述异形背光源结构的厚度小于0.8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显示区和胶壳的长宽比均为18:9,且显示区、胶壳、增光膜、扩散膜、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一端的正中间均设有U凹槽,能够使遮光胶顶部的宽度到极限最窄;
2)再U形凹槽的空白区域可容纳前置摄像头和听筒灯装置,同时,U形凹槽通过倒圆角的方式处理,对手机屏幕进行了有效地保护和加强,降低了碎屏的危险;
3)采用18颗LED灯呈线型设置,且LED灯的厚度为0.2毫米,且导光板的侧边和光学膜片的侧边之间的间隙为0.14毫米从而降低了整个异形背光源结构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异形背光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显示区;2、胶壳;3、导光板;4、光学膜片;5、增光膜;6、扩散膜;101、U形凹槽;7、LED灯;8、FPC。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084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生物信息检测的手机
- 下一篇: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