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重要设备使用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03443.7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09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罗国章;杨鑫;张祥照;余强;谈家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广东中亿律师事务所 44277 | 代理人: | 杜海江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要设备 数据读取模块 本实用新型 控制中心 使用监控 主控板 监控设备 监控数据 建立通信 数据传输 数据存储 无线通信 有效监控 精准化 天线 权限 清晰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重要设备使用监控系统,包括设备主控板、数据读取模块和控制中心,设备主控板连接有RFID标签,RFID标签通过天线与数据读取模块建立通信连接,数据读取模块通过无线通信与控制中心进行数据传输,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重要设备进行有效监控,简化申请使用重要设备权限的流程,同时能有效防止人工输漏或输错监控数据,避免设备出现潜在风险,使数据存储简单化,清晰化,精准化,能更好的监控设备的使用状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重要设备使用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的企业中,在使用一些重要特殊的设备时,往往会设置权限,在使用前需要通过申请,由专门负责管理监控该设备的相关人员授权才能使用,并人工记录设备使用时间、测试过程、设备名称、使用人等关键数据,以便监控设备的使用状况,但由于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人工操作难免会出现疏忽,漏输或输错数据等情况时有发生,一旦设备出现故障,由于获取的数据真实性有误,导致没能监控出设备的使用状况,没有及时反馈出故障信息,后期设备损坏,将带来严重的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数据真实可靠的基于RFID标签的重要设备使用监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重要设备使用监控系统,包括设备本体、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内设备主控板、数据读取模块和控制中心,所述设备主控板连接有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通过天线与所述数据读取模块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数据读取模块通过无线通信与所述控制中心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数据读取模块为一带有读头的插座。
所述RFID标签的芯片型号为Ntagl2c。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重要设备进行有效监控,简化申请使用重要设备权限的流程,同时能有效防止人工输漏或输错监控数据,避免设备出现潜在风险,使数据存储简单化,清晰化,精准化,能更好的监控设备的使用状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重要设备使用监控系统,包括设备本体1、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1内设备主控板2、数据读取模块3和控制中心4,所述设备主控板2连接有RFID标签5,所述RFID标签5通过天线6与所述数据读取模块3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数据读取模块3通过无线通信与所述控制中心4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数据读取模块3为一带有读头7的插座8,所述RFID标签的芯片型号为Ntagl2c,当需要申请重要设备的使用权限时,首先通过所述天线6使带有RFID标签5的设备本体1与带读头7的插座8建立通信连接,连接成功后,此时的RFID标签5通电但不工作,读头7将读取到的申请信息通过无线WIFI传送至所述控制中心4,所述控制中心4对接收到的申请信息进行判断是否给予使用,当通过申请后,控制中心4会发出指令给所述RFID标签5,所述RFID标签5开始记录设备型号、使用人、设备测试的数据等关键数据,读头7读取这些关键数据并通过无线WIFI将数据传回控制中心4,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
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重要设备(如重要的电子电气设备等)进行有效监控,简化申请使用重要设备权限的流程,同时能有效防止人工输漏或输错监控数据,避免设备出现潜在风险,使数据存储简单化,清晰化,精准化,能更好的监控设备的使用状况。
以上的实施方式不能限定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专业技术领域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整体构思的情况下,所做的均等修饰与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创造涵盖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034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国标RFID的避免多读写器互相干扰的系统
- 下一篇:扫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