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形片料自动化上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02070.1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4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赖志明;金容范;王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彩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06 | 分类号: | B65G47/06;B65G47/91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片 磁力分张器 梯形丝杠 导向杆 本实用新型 滑动连接 上料机构 吸盘组件 定位杆 导轨 气缸 自动化 平移 传动连接 导轨安装 定位装置 生产效率 丝杠螺母 送料机构 吸附机构 传感器 电机带 双工位 下端面 支撑板 分层 电机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形片料自动化上料机构,包括:圆形片料上升送料机构包括支撑板、第一机架、电机、传感器、梯形丝杠和导向杆;电机带传动连接于梯形丝杠,梯形丝杠的丝杠螺母副与第一机架的顶板固定;第一机架的顶板滑动连接于导向杆;圆形片料平移及分层定位装置包括第二机架、第一气缸、导轨、若干定位杆和两磁力分张器;第二机架滑动连接于导轨;导轨安装于顶板;若干定位杆和两磁力分张器均设置于第二机架;圆形片料吸附机构包括第三机架、吸盘组件、若干导向杆和第二气缸;第三机架的下端面设有吸盘组件;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机架设有两磁力分张器,使得第二机架的双工位之间转换,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上料机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形片料自动化上料机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自动化设备的不断发展及创新,人类发明的不断更新换代,从原料到产品,都在逐步实现自动化。产品的片料的上料是实现自动化生产的第一步,是进行之后各个工序前提,而准确的提供片料是产线自动化的先决条件,提供片料越精准,生产线的效率就越高越稳定。目前,市场上即使是小生产厂商都急需实现自动化生产,提供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增强竞争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形片料自动化上料机构,能够精确对圆形片料自动化上料的上料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圆形片料自动化上料机构,其中,包括:
圆形片料上升送料机构,所述圆形片料上升送料机构包括支撑板、第一机架、电机、传感器、梯形丝杠和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机架的后端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前端面;所述第一机架的底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所述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带传动连接所述梯形丝杠,所述梯形丝杠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机架的所述底板的上端面;所述梯形丝杠的丝杠螺母副与所述第一机架的顶板固定;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机架的所述顶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杆;
圆形片料平移及分层定位装置,所述圆形片料平移及分层定位装置包括第二机架、第一气缸、导轨、若干定位杆和两磁力分张器;所述第二机架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第一气缸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机架;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第一机架的所述顶板;若干所述定位杆和两所述磁力分张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的上端面;
圆形片料吸附机构包括第三机架、吸盘组件、若干第二导向杆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前端面的上部;所述第三机架的下端面安装有所述吸盘组件,所述第三机架的上端面安装有所述第二气缸;若干所述第二导向杆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三机架,并且若干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吸盘组件。
上述一种圆形片料自动化上料机构,其中,所述吸盘组件包括若干真空吸盘和吸盘固定板;若干所述导向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吸盘固定板;若干所述真空吸盘设置于所述吸盘固定板的下端面。
上述一种圆形片料自动化上料机构,其中,两所述磁力分张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的上端面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每四所述定位杆圆周阵列于一所述磁力分张器。
上述一种圆形片料自动化上料机构,其中,包括:若干接近开关和所述传感器;若干所述接近开关包括减速接近开关、到位接近开关和过位接近开关;若干所述接近开关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杆上;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梯形丝杠。
上述一种圆形片料自动化上料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机架包括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若干第三气缸;若干所述第三气缸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
上述一种圆形片料自动化上料机构,其中,包括:四支撑脚,四所述支撑脚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的四角。
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机架设有两磁力分张器,使得第二机架的双工位之间转换,提高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彩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彩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020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检测电池注液孔密封性的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金属板取片机构中的提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