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结合强度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901042.8 | 申请日: | 2017-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5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 发明(设计)人: | 梁明华;李娜;蔺卫平;李厚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3/24 | 分类号: | G01N3/2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管 底座 复合管 固定孔 结合强度测试 定位磁铁 同轴 剪切强度测试 本实用新型 夹具 磁性连接 定位连接 实验效率 壁厚 测试 携带 配合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管结合强度测试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若干测试管环,测试管环与底座之间通过相对应的定位磁铁实现定位连接,相邻测试管环之间的间距为0.5~1mm,所有测试管环上均设置有同轴的固定孔。满足标准对剪切强度测试装置的要求,调节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实验效率;单一夹具可应用于不同壁厚复合管结合强度的测试,所有测试管环上均设置有同轴的固定孔,能够实现所有测试管环的固定,而且测试管环与底座之间也磁性连接固定,方便携带;测试管环与底座之间的定位磁铁的配合,也能够使测试管环上的固定孔瞬间定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管结合强度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管结合强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管是由两种不同性能的材料构成,层之间通过各种变形和连接技术形成紧密结合,使两种材料结合成一体而成的一种新型复合管。复合管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材料的优势互补,节省合金材料,降低工程费用,在保证基管各项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管道的耐腐蚀性,延长了管道的使用寿命,是纯不锈钢钢管、铜管或其他耐腐蚀性合金管的替代产品。
结合强度试验是衡量复合管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它表征了衬管与基管的结合强度。如在标准GB/T 28897《钢塑复合管》及SY/T 6855《含H2S/CO2天然气田集输管网用双金属复合管》等标准中对复合管的结合强度做了要求。在上述标准中,对结合强度试验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标准中未对试验装置统一规定,无具体的推荐做法。GB/T 28897《钢塑复合管》标准中给出试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按照标准进行试验时,不同人员和厂家采用的夹具不一致,这就造成了试验过程中的系统误差,给试验的结果准确性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材料的壁厚不同,如果针对不同壁厚的复合管制造系列的夹具显然更是耗时耗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管结合强度测试装置,减小了复合管结合强度测量过程中的人为误差,实现单一夹具对不同壁厚材料结合强度的测试,方便快捷,结果可靠,能够明显提高试验效率,主要应用于复合管(包含金属-金属复合管、金属-非金属复合管、非金属-非金属复合管)结合强度的测试,实现单一夹具可进行不同壁厚复合材料的结合强度测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管结合强度测试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若干测试管环,测试管环与底座之间通过相对应的定位磁铁实现定位连接,相邻测试管环之间的间距为0.5~1mm,所有测试管环上均设置有同轴的固定孔。
每个测试管环上均设置有两个定位磁铁,两个定位磁铁之间的夹角是180°。
还包括与底座结构相同的顶盖,顶盖与底座对称设置。
所述底座和顶盖的中心出均设置有压接孔,螺栓穿过两压接孔实现锁紧。
底座采用圆盘状结构设计。
测试管环的壁厚均为5mm。
相邻测试管环之间的间距为0.5mm。
每个测试管环上均设置有两个180°对称的固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满足标准对剪切强度测试装置的要求,调节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实验效率;单一夹具可应用于不同壁厚复合管结合强度的测试,所有测试管环上均设置有同轴的固定孔,能够实现所有测试管环的固定,而且测试管环与底座之间也磁性连接固定,方便携带;测试管环与底座之间的定位磁铁的配合,也能够使测试管环上的固定孔瞬间定位。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有与底座结构相同的顶盖,顶盖与底座回见均设置有压接孔,螺栓穿过两压接孔实现锁紧,锁紧效果稳定,进一步增强的便携性能。
进一步的,相邻测试管环之间的间距为0.5mm,设置的间距合理,方便拆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010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