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门锁全自动无线充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899840.1 | 申请日: | 2017-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90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 发明(设计)人: | 宋志超;赵希波;李海威;高鹏;邓恒军;耿飚;史新召;高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50/10;E05B4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李小静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器 电子门锁 锁槽 底座 锁舌 发射 无线充电装置 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 充电线路 关门状态 设置位置 使用寿命 锁舌末端 无线充电 用户维护 便捷性 玻璃钢 电连接 门锁 护套 供电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门锁全自动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电子门锁、发射底座及接收器;所述电子门锁的蓄电池的充电线路与接收器电连接;所述电子门锁包括锁舌和锁槽;所述锁舌及所述锁槽的材质为玻璃钢;所述接收器设置于所述锁舌末端,所述发射底座设置于锁槽内;当所述锁舌位于锁定位插入锁槽内时,所述接收器与所述发射底座相接触;通过发射底座及接收器设置位置的改变,使得在关门状态下即可进行无线充电。达到无需人为操作即可实时保证电子门锁的供电充足,起到提升门锁的可靠性及用户维护的便捷性优势。并且设置护套,使得接收器达到良好的保护,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盗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门锁全自动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市场比较主流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即电磁感应、无线电波、以及共振作用,在锁具中,由于其成本问题,通常采用了最为主流及成熟的电磁感应技术。基本原理为给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此原理与电力系统中常用的变压器原理类似,在变压器的原边(初级线圈)通入交变电流,副边(次级线圈)会由于电磁感应原理感应出电动势,若副边电路连通,即可出现感应电流,这样就可以实现电能从发射线圈到接收线圈的无线传输。因此现有电子锁的无线充电装置均由发射底座及接收器组成,发射底座与供电电源连接,接收器与电子锁的电池连接,当需要充电时,将电子门锁的电池取下,将接收器与发射底座贴合,即可完成对电池的充电。也存在将接收器设置于电子门锁的表面,将发射底座贴在电子门锁表面,从而实现充电。但是上述方式均存在需要多步操作的缺点,无法实现实时充电,使用上也不便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门锁全自动无线充电装置。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电子门锁全自动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电子门锁、发射底座及接收器;所述电子门锁的蓄电池的充电线路与接收器电连接;所述电子门锁包括锁舌和锁槽;所述锁舌及所述锁槽的材质为玻璃钢;所述接收器设置于所述锁舌末端,所述发射底座设置于锁槽内;当所述锁舌位于锁定位插入锁槽内时,所述接收器与所述发射底座相接触;所述锁舌外设置护套,所述护套的一端伸出于所述锁舌末端,将所述接收器包覆于护套内,另一端通过弹簧与所述锁舌的首端连接,所述锁槽内设置与所述护套配合的卡环,当所述锁舌向所述锁槽内移动时,所述卡环卡住所述护套,使所述锁舌的末端裸露于所述护套外。
其中,所述护套的材质为玻璃钢。
其中,所述护套的端部设置橡胶层。
其中,所述接收器的输出线从所述锁舌的末端插入,从所述锁舌的侧壁伸出与所述电子门锁的蓄电池的充电线路连接。
其中,所述电子门锁的外壳的材质为玻璃钢。
其中,所述锁舌表面设置螺纹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通过发射底座及接收器设置位置的改变,使得在关门状态下即可进行无线充电。达到无需人为操作即可实时保证电子门锁的供电充足,起到提升门锁的可靠性及用户维护的便捷性优势。并且设置护套,使得接收器达到良好的保护,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为了上述以及相关的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某些示例性方面,并且其指示的仅仅是各个实施例的原则可以利用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其它的益处和新颖性特征将随着下面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考虑而变得明显,所公开的实施例是要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98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