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保护壳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7344.2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2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江;王大勇;周力;李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客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48;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61133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新能源 电池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保护壳,属于电器能源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而对新能源电池的收纳和保护也很重要,目前,一些电池保护壳通风性较差,一方面,电池使用时间过久就会发热,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电池因发热造成的损坏,另一方面,在使用时需对电池进行定期的维护,而很多电池保护壳拆装较为麻烦,再一方面,由于电池材质原因,在安装或日常维护中应该减少电池与保护壳的摩擦,而一些电池保护壳在这方面的设计不够合理,因此,本方案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和热能报警的电池保护壳,能有效减少电池与保护壳之间的摩擦,而且更方便拆装,有利于电池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保护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实用性强,适合对新能源电池的保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所述保护壳本体包括第二保护壳、放置架和通风装置,所述第二保护壳设置在保护壳本体一侧,所述第二保护壳一侧设有提手一,所述第二保护壳内设有温度计,所述放置架上设有滑轮,所述保护壳本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导轨凹槽,所述滑轮安装在导轨凹槽内,所述放置架顶部设有提手二,所述放置架内侧边角处均设有防震垫,所述通风装置设置在保护壳本体另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风装置内设有散热扇和蓄电池,所述通风装置一侧设有开关,所述蓄电池通过电线连接散热扇和开关,所述散热扇上设有散热保护套,所述散热扇包括安装轴和扇叶,所述安装轴设置在散热保护套中心位置处,所述扇叶设置在安装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放置架包括支撑杆和防滑松紧带,所述支撑杆通过连接环二安装在放置架内侧,所述防滑松紧带通过连接环一套设在支撑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保护壳,包括第二保护壳、放置架和通风装置;
1.通过散热扇的设置,装置内散热扇的数量为4个,通风装置外侧设有条形的通风口,因此,散热性能更强,使用更方便;
2.通过保护壳本体内一侧设有导轨凹槽,滑轮安装在导轨凹槽内,因此,放置架可以从保护壳本体内自由抽出,又因为放置架一侧设有提手二,因此,更方便放置架的抽出,设计更加人性化;
3.通过放置架内支撑杆和防滑松紧带的设置,支撑杆和防滑松紧带由连接环的带动,可自由移动,可通过支撑杆和防滑松紧带将电池固定,使电池的安装更加牢固,放置架四角处均设有防震垫,避免电池与放置架的直接接触和摩擦,更好地保护电池;
4.通过温度计可在电池发热的温度,方便人观察蓄电池的温度,对电池的使用进行控制,防止因使用过度使用造成的意外。
5.该用于新能源电池的保护壳,设计合理,散热性能强,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保护壳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保护壳通风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保护壳散热扇示意图;
图中:1-保护壳本体、2-提手二、3-导轨、4-连接环一、5-连接环二、6-温度计、7-提手一、8-安装轴、9-散热保护套、10-第二保护壳、11-扇叶、12-散热扇、13-防震垫、14-防滑松紧带、15-支撑杆、16-放置架、17-通风装置、18-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1,保护壳本体1包括第二保护壳10、放置架16和通风装置17,第二保护壳10设置在保护壳本体1一侧,第二保护壳10一侧设有提手一7,第二保护壳10内设有温度计6,第二保护壳10内设有温度计6,放置架16上设有滑轮3,保护壳本体1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导轨凹槽,滑轮3安装在导轨凹槽内,放置架16顶部设有提手二2,放置架16内侧边角处均设有防震垫13,通风装置17设置在保护壳本体1另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客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客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73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管式孵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蛭孵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