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叶打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897343.8 | 申请日: | 2017-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67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 发明(设计)人: | 潘旭;尚德双;吴伟;杨永吉;张福全;陈锦;刘俊;王定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六盘水市烟草公司盘州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B1/10 | 分类号: | A24B1/10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张行超 |
| 地址: | 553537 贵州省六***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侧板 底板 打捆 端板 质量传感器 打捆装置 盖板 后孔 读出 烟叶 本实用新型 活动连接 重复利用 装置结构 扣接件 烟叶捆 上端 前孔 提手 下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叶打捆装置,包括端板、底板、质量传感器和盖板,所述端板、侧板a和侧板b分别与底板活动连接,所述侧板a上端设置有上前孔和上后孔,所述侧板b下端设置有下前孔和下后孔,端板上设置有扣接件,底板上设置有质量传感器,盖板上安装有提手,本装置打捆质量好,能直接读出重量,装置结构简单,能重复利用,解决了现有打捆方式劳动强度大,打捆质量不标准、不能直接读出烟叶捆重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叶打捆装置,属于烟叶打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烟农在烘烤完烟叶后,一般是通过手工用细麻绳将烟叶扎成一捆一捆再拿到当地烟叶站收购,这样纯手工将烤烟压紧捆扎时非常费力,容易疲劳,影响工作效率,对烟叶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打捆过程中烟叶的破碎、折断有损失,打捆后现场杂乱;成捆烟叶形状参差不齐、体积大小不一、重心高低不均等现象,打捆后烟叶捆重量无法直接读出,常常出现这样会对烟叶的精准收购和测产造成一定的困难,不利于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过程中对烟叶的预检、初检、分级等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烟叶打捆装置,以解决现有打捆方式劳动强度大、打捆效率低、打捆质量不标准、不能直接读出烟叶捆重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叶打捆装置,包括端板、底板、质量传感器和盖板,所述端板、侧板a和侧板b分别与底板活动连接,所述侧板a上端设置有上前孔和上后孔,所述侧板b下端设置有下前孔和下后孔,端板上设置有扣接件。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质量传感器,打捆完毕后直接读出烟叶捆的重量并记录。
优选的,所述盖板长度比底板长度小10-40cm,盖板宽度比底板宽度小2-10cm,便于压紧烟叶。
优选的,所述盖板上安装有提手,便于移动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的优点在于:
1、本装置使用时呈半封闭结构,能有效的减少烟叶打捆过程中烟叶的破碎、折断损失,也避免打捆后现场杂乱;
2、打捆绳从下端穿出,不易在使用盖板重复压紧烟叶时被压到烟叶底下去,影响成捆效率;
3、本装置带有质量传感器,打捆完成后可以直接读出烟叶捆的重量,便于烟叶的重量统计;
4、成捆标准化程度高,成捆烟叶形状规整,体积大小基本一样,重心高低基本一致;
另外,本装置结构简单,收拢后占地面积小,烟农自行制作,重复使用,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1、端板,2、侧板a,3、底板,4、合页,5、质量传感器,6、侧板b,7、扣接件,8、盖板,9、提手,11、上前孔,12、上后孔,13、下前孔,14、下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六盘水市烟草公司盘州分公司,未经六盘水市烟草公司盘州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73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性鲜烟草夹具
- 下一篇:一种造纸法再造烟叶涂布液供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