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废气排放中氨的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5811.8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1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金福杰;姜秋俚;潘红波;郑培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5B19/042;G01N1/24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16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联网 氨气检测 检测系统 数字信号 无线通信模块 烟气采集装置 废气排放 汇聚节点 监控中心 烟气 氨气 采集 移动通信网络 本实用新型 氨逃逸量 电厂烟气 依次连接 远程监控 烟道 报警 排放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废气排放中氨的检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烟气采集装置、氨气检测装置、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监控中心。烟气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烟道内的烟气并输送给氨气检测装置,氨气检测装置用于对烟气中的氨气进行采集和处理转换成数字信号,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发送到汇聚节点,汇聚节点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送给监控中心。该检测系统可实现对氨逃逸量的远程监控和报警,以确保电厂烟气排放满足标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废气排放中氨的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火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70%左右,而煤炭占火电机组燃料的90%,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发电容量迅猛发展,由燃煤所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北方冬季供暖时期大气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如果火电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得不到有效控制,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为控制污染加剧,促进火电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开始执行,对烟气排放的浓度及排放总量的控制要求越发严格和精确,相应地对烟气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达标排放,火电厂加装脱硝系统,常用的脱硝工艺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该工艺脱硝效率高、性能稳定,但存在氨剂残留与逃逸,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目前的氨气的检测装置分为两种:一种为手持检测仪器,便于在无组织排放的区域进行实时检测,但检测时需要检测人员在场检测,人工成本高无法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另一种有组织排放废气中氨逃逸检测系统,设置在烟道附近可实时检测氨气逃逸量并进行数据存储,但仍需工作人员定时去现场采集检测数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废气排放中氨的检测系统,可实现对氨逃逸量的远程监控和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废气排放中氨的检测系统,包括:烟气采集装置、氨气检测装置、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监控中心;
所述烟气采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采样管、除尘机构和真空泵;
所述氨气检测装置包括:氨气传感器、电压转换电路、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和主控单元;
所述真空泵与氨气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氨气传感器将真空泵采集的氨气浓度转换成电流信号传输到电压转换电路,所述放大电路的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相连接以接收转换获得的电压信号,所述AD转换电路与所述放大电路相连接以接收放大后的电压信号,所述主控单元与AD转换电路相连接以接收转换获得的数字信号,所述主控单元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并通过所述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
在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物联网的废气排放中氨的检测系统中,所述氨气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主控单元相连接的输入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物联网的废气排放中氨的检测系统中,所述氨气检测装置还包括与主控单元相连接的对真空泵的流量进行控制的真空泵控制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物联网的废气排放中氨的检测系统中,所述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为ZigBee无线通信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物联网的废气排放中氨的检测系统中,所述监控中心包括数据存储单元、显示单元以及报警单元,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与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相连接以接收主控单元处理后的数字信号,所述显示单元与数据存储单元相连接以显示氨气量,所述报警单元与数据存储单元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物联网的废气排放中氨的检测系统中,所述报警单元为LED指示灯或蜂鸣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未经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58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