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复合材料无损探伤的轻型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4316.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25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张孝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视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系统 迈克尔逊干涉系统 图像接收系统 无损探伤 复合材料 外罩 激光照明系统 激光器 万向节 半反半透镜 定焦镜头 干涉光路 工程实践 剪切散斑 微小缺陷 自动聚焦 工程化 剪切镜 手控 万向 相移 检测 应用 | ||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无损探伤的轻型检测系统,包括检测系统骨架、迈克尔逊干涉系统、图像接收系统、激光照明系统和外罩,所述迈克尔逊干涉系统固定在检测系统骨架中,迈克尔逊干涉系统包括半反半透镜、手控剪切镜和相移镜;所述图像接收系统固定在检测系统骨架中并位于迈克尔逊干涉系统下方,图像接收系统包括CCD和可自动聚焦的定焦镜头;所述外罩设置在检测系统骨架外侧,所述激光照明系统包括两个激光器和两个万向节,两个万向节分别固定在外罩的两侧,两个激光器分别固定在两个万向节上。将剪切散斑干涉光路工程化,使其应用到工程实践的无损探伤领域,用来检测复合材料内部的微小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损探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无损探伤的轻型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剪切散斑干涉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YY Hung和Leendertz两人分别独立提出,他们各自使用不同的剪切装置获得了散斑干涉图。该技术具有光路简单、隔振要求低和可直接测量位移导数等特点,在自动消除了刚体位移的同时,对被测物体的应变集中十分灵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领域。随着激光、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已成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复合材料无损探伤非常有效的手段。但是该技术目前只能在实验室搭建剪切散斑干涉光路,尚未能应用到无损探伤领域的工程实践。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情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无损探伤的轻型检测系统,将原先只能在实验室搭建的剪切散斑干涉光路工程化,使其应用到工程实践的无损探伤领域,用来检测复合材料内部的微小缺陷。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无损探伤的轻型检测系统,包括检测系统骨架、迈克尔逊干涉系统、图像接收系统、激光照明系统和外罩,所述迈克尔逊干涉系统固定在检测系统骨架中,迈克尔逊干涉系统包括半反半透镜、手控剪切镜和相移镜;所述图像接收系统固定在检测系统骨架中并位于迈克尔逊干涉系统下方,图像接收系统包括CCD和可自动聚焦的定焦镜头;所述外罩设置在检测系统骨架外侧,所述激光照明系统包括两个激光器和两个万向节,两个万向节分别固定在外罩的两侧,两个激光器分别固定在两个万向节上。
优选地,所述迈克尔逊干涉系统和图像接收系统的中心线同轴。
优选地,所述检测系统骨架包括三个矩形平板构件,其中两个矩形平板构件相互平行并固定在另一个矩形平板构件上,所述迈克尔逊干涉系统和图像接收系统固定在相互平行的两个矩形平板构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检测系统骨架的三个矩形平板构件组成U形结构,矩形平板构件上设有若干用来固定迈克尔逊干涉系统、图像接收系统及激光照明系统的装配孔。
优选地,所述迈克尔逊干涉系统的半反半透镜、手控剪切镜和相移镜按照基本干涉光路装配,其中,手控剪切镜装配在正对入射光的位置,可通过精密旋钮手动调节剪切矢量;相移镜与手控剪切镜垂直并装配在半反半透镜上方位置;半反半透镜的工作平面与手控剪切镜、相移镜的工作平面成45°装配。
优选地,所述图像接收系统中的CCD通过以太网与计算机连接以将图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可自动聚焦的定焦镜头安装在CCD上,可自动聚焦的定焦镜头包括镜头、微型电机和传动齿轮等,可通过控制电机正反转来实现定焦镜头的自动聚焦功能。
优选地,所述激光照明系统的激光器与低压直流电源供电连接,安装在外罩两侧,万向节可使激光器正对测物体。
优选地,所述外罩由长方体钣金箱体构成,其正面对应CCD的安装位置处设有窗口,背面底部设有电缆转接面板。
优选地,所述外罩上设有若干用来固定窗口、电缆转接面板以及激光照明系统的装配孔,CCD通过窗口捕捉图像,电缆转接面板实现电缆线的快速插拔。
在采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复合材料无损探伤的轻型检测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视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视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43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