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铁车站冠梁预留插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3541.7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6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马树伟;雷崇;王鹏;王家磊;赵飞阳;王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冠梁 压顶梁 预留插筋结构 后浇混凝土 地铁车站 本实用新型 植筋 浇筑 混凝土 地下工程 固定设置 结构安全 结构受力 作业工程 插筋 箍筋 清晰 施工 应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冠梁预留插筋结构,包括先浇混凝土冠梁和后浇混凝土压顶梁,所述先浇混凝土冠梁的冠梁箍筋上还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后浇混凝土压顶梁浇筑为整体的压顶梁插筋。与现有的压顶梁后期植筋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地铁车站冠梁预留插筋结构,可以在后浇混凝土压顶梁浇筑时避免后期植筋,设计理论清晰,结构受力安全可靠,同时具有设计简单、施工便捷、保证结构安全等优点,在地下工程盖挖逆作业工程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地铁车站冠梁预留插筋结构。
背景技术
地铁车站深埋于地下,底板往往置于地下水位以下,因此,在地铁车站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进行承载力设计,还要考虑抗浮验算。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设置抗浮压顶梁,在车站顶板上方沿围护结构后浇筑设置一圈压顶梁,利用围护结构的自重及其土层侧摩阻力来达到抗浮目的,这种方法是地铁车站抗浮设计中经济适用且最常用的方法。
明挖地铁车站时常用的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和钻孔灌注桩。压顶梁可结合围护结构的冠梁统一设置,也可单独设置;当现状地面比规划地面低较多,冠梁的位置接近顶板,导致无法利用冠梁作为压顶梁,需要单独设置压顶梁。常用的做法是在围护结构和冠梁内预留钢筋接驳器,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接驳器经常失效,从而导致后期大量植筋,既不经济也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冠梁预留插筋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铁车站冠梁预留插筋结构,包括先浇混凝土冠梁和后浇混凝土压顶梁,在所述先浇混凝土冠梁的冠梁箍筋上还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后浇混凝土压顶梁浇筑为整体的压顶梁插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地铁车站冠梁预留插筋结构还包括剪力槽,所述剪力槽设置在所述先浇混凝土冠梁靠所述后浇混凝土压顶梁的一侧,且沿所述先浇混凝土冠梁纵向贯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剪力槽内还填充有泡沫塑料,所述剪力槽外侧通过直径为4mm的钢筋网片与所述冠梁箍筋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剪力槽的横截面大小为100mm×200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压顶梁插筋位于所述先浇混凝土冠梁外侧的部分在基坑内侧斜方向弯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压顶梁插筋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与所述冠梁箍筋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压顶梁插筋的规格为且所述压顶梁插筋在水平方向的间距为300-400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压顶梁插筋与所述冠梁箍筋通过焊接或绑接成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的压顶梁后期植筋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地铁车站冠梁预留插筋结构,可以在后浇混凝土压顶梁浇筑时避免后期植筋,设计理论清晰,结构受力安全可靠,同时具有设计简单、施工便捷、保证结构安全等优点,在地下工程盖挖逆作业工程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地铁车站冠梁预留插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地铁车站冠梁预留插筋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地铁车站冠梁预留插筋结构的后期浇筑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35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