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钢混结构预埋件实验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2374.4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9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顾云凡;高鸣杰;何培玲;施冬;张伟;徐奋强;杨思远;王磊;王志杰;李胡兵;于心月;吴国捷;顾秀莲;黄鑫;田绪宇;郑淑慧;王飞宏;侍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埋件 钢筋混凝土梁 钢混结构 实验模型 龙门架 次梁 支墩 地震模拟振动台 静态电阻应变仪 实验模型装置 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 摆放位置 多组数据 实验技术 预埋构件 荷载 长条形 反力梁 应变片 振动台 简支 埋入 受力 抗震 施加 地震 填补 轨道 自由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钢混结构预埋件实验模型,包括反力梁及龙门架、千斤顶、简支钢筋混凝土梁模型、刚次梁模型、实验预埋件、应变片、静态电阻应变仪、支墩以及振动台,通过龙门架的轨道以及长条形支墩,使得可以自由地调整预埋件埋入的位置以及施加荷载的位置;通过改变钢筋混凝土梁模型与刚次梁模型的摆放位置,使得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多组数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本实验模型装置又增加地震模拟振动台,模拟实际地震情况下预埋构件的受力情况,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填补预埋件模型抗震领域的实验技术的空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埋件实验模型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功能钢混结构预埋件实验模型。
背景技术
预埋件是在结构中预先安装(埋藏)在隐蔽工程内的构件,起到用来连接结构构件或非结构构件的固定用途。其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较为普遍,主要用于砌筑上部结构的搭接。在钢混结构中,混凝土主梁与刚次梁之间的连接也基本由预埋件完成。在实际的预埋件实验过程中,由于反力梁及龙门架、简支钢筋混凝土梁以及刚次梁特别大且重的特点,既不利于将整个实验装置尤其是预埋件以及简支钢筋混凝土梁在展示过程中进行移动和调整位置,也不太方便对受力情况进行讲解,同样也无法向学习者展示动态受力过程以及预埋件破坏形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钢混结构预埋件实验模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钢混结构预埋件实验模型,包括反力梁及龙门架、千斤顶、简支钢筋混凝土梁模型、刚次梁模型、实验预埋件、应变片、静态电阻应变仪、支墩以及振动台;所述的反力梁及龙门架设置于整个实验模型的上部与所述的振动台连接;所述的振动台位于整个实验模型的下部;所述的支墩固定在所述的振动台上,支墩上搭设所述简支钢筋混凝土梁模型;简支钢筋混凝土梁模型以及刚次梁模型位于整个实验模型的中部;所述实验预埋件位于简支钢筋混凝土梁模型中,连接简支钢筋混凝土梁模型与刚次梁模型;所述的应变片贴至实验预埋件上,通过电线连接至静态电阻应变仪。
进一步地,所述反力梁的下表面设置有轨道;所述千斤顶可通过轨道左右滑移,对简支钢筋混凝土梁上不同位置预埋件连接的刚次梁施模型加荷载。
进一步地,所述简支钢筋混凝土梁模型与刚次梁模型通过实验预埋件连接;所述简支钢筋混凝土梁模型有2根,所述刚次梁模型有1根,简支钢筋混凝土梁模型与刚次梁模型之间角度为90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实验预埋件可预埋至简支钢筋混凝土梁模型任意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支墩为横向长条形混凝土柱。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台为地震模拟振动台,可实现多向模拟振动,用于模拟实际地震中的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钢混结构预埋件实验模型,可以填补现有技术中没有预埋件实验模型的空白,可以解决现有实验装置不能够自由地调节千斤顶在刚次梁中施加荷载的位置、预埋件预先埋入的地方以及不能模拟地震对预埋构件影响等问题,通过龙门架的轨道以及长条形支墩,使得可以自由地调节预埋件埋入的位置以及施加荷载的位置;通过钢筋混凝土梁模型与刚次梁模型的摆放位置,使得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多组数据,使结果更加准确,本实验模型装置又增加地震模拟振动台,模拟实际地震情况下预埋构件的受力情况,增加了其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中多功能钢混结构预埋件实验模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实验模型上部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23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