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浸油式滑环的渗漏油液自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0692.7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74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邹天恺;陈竟飞;俞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海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3/02 | 分类号: | B67C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薛云燕 |
地址: | 22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迷宫结构 集油槽 动盖 连接位置 滑环 外筒 浸油式 内圈 本实用新型 渗漏油液 收集装置 导油管 内端盖 外端盖 废油 轴承 废油收集罐 避免污染 底部连接 可靠成本 油路连接 重力作用 主轴连接 迷宫槽 排油管 阀块 积油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浸油式滑环的渗漏油液自收集装置。该装置中,所述浸油式滑环的动盖内圈通过第一轴承与滑环主轴连接,该连接位置上方设置内端盖,内端盖与动盖连接位置为迷宫结构;动盖外圈通过第二轴承与外筒连接,该连接位置上方设置外端盖,外端盖与外筒连接位置为迷宫结构;动盖上的迷宫结构相对于外筒上的迷宫结构处于高位,将动盖上的迷宫结构作为内圈的集油槽,外筒上的迷宫结构作为外圈集油槽,内、外圈集油槽之间设置导油管实现油路连接,内圈集油槽的积油在重力作用下自发经由导油管和阀块流向外圈迷宫槽,再通过外圈集油槽底部连接的排油管将废油全部收集至废油收集罐。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废油的收集,避免污染外部设施,结构简便可靠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浸油式滑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浸油式滑环的渗漏油液自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滑环大多数是内部空气或内部充惰性气体的形式,因此不需要考虑漏油问题。中国专利CN 206322976 U(申请日2016.07.29)公开了一种用于单点系泊系统的电力滑环装置,该电力滑环装置具有一高压输电滑环,高压输电滑环包括中心轴、定子、转子、触点模块和外壳体,中心轴的外圆周上设置为定子,导电环与外壳体之间设置为转子,导电接触组件为触点模块。外壳体与导电环均为固定部分,中间转子为转动部分,导电环与转子通过触点模块实现相对转动,滑环整体转动由滑环上、下两端轴承实现;且该滑环包括进油口与出油口,冷却形式采用浸油方式。上述这款滑环由于需要满足特定尺寸下传递高压大电流的要求,因此必须采用内部浸油形式。
滑环内部浸油,滑环转子在转动过程中可能存在少量油液从动密封中渗漏出来的情况。长期运行下,如果不对渗漏的油液进行收集,将会污染外部设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浸油式滑环的渗漏油液自收集装置,从而高效方便地实现废油的收集,避免污染外部设施。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浸油式滑环的渗漏油液自收集装置,所述浸油式滑环的动盖内圈通过第一轴承与滑环主轴连接,该连接位置上方设置内端盖,内端盖与动盖连接位置为迷宫结构;动盖外圈通过第二轴承与外筒连接,该连接位置上方设置外端盖,外端盖与外筒连接位置为迷宫结构;
动盖上的迷宫结构相对于外筒上的迷宫结构处于高位,将动盖上的迷宫结构作为内圈的集油槽,外筒上的迷宫结构作为外圈集油槽,内、外圈集油槽之间设置导油管实现油路连接,内圈集油槽的积油在重力作用下自发经由导油管和阀块流向外圈迷宫槽,再通过外圈集油槽底部连接的排油管将废油全部收集至废油收集罐。
作为一种具体示例,所述第一轴承与滑环主轴之间设置第一静密封件,第一轴承与动盖之间设置第二静密封件,第一轴承中静止部分与转动部分之间设置第一动密封件。
作为一种具体示例,所述第二轴承与动盖之间设置第三静密封件,第二轴承与外筒之间设置第五静密封件,动盖与外端盖之间设置第四静密封件,第二轴承中静止部分与转动部分之间设置第二动密封件。
作为一种具体示例,所述动盖通过第二轴承与支撑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通过转子内外动密封迷宫槽间的连接,将滑环内圈动密封所渗漏的油液疏导至外圈动密封迷宫槽内,再通过在外圈迷宫槽上连接排油管将外圈的积油全部收集至废油收集罐,.实现了废油的收集,避免污染外部设施;(2)仅需在滑环外壁设置一个收集罐就能完成废油收集的功能,结构简便可靠、成本低;(3)实现了废油的自收集,无需外界提供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浸油式滑环的渗漏油液自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浸油式滑环的渗漏油液自收集装置中外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浸油式滑环的渗漏油液自收集装置中动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海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海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06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安瓿瓶安全开启夹
- 下一篇:一种果汁罐装机的瓶体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