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测石墨双极板气密性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87361.8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05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朱杰;沈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14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盖板 下底板 气密性 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 石墨双极板 供气机构 驱动机构 出气口 连通 传动连接 底部敞口 顶部敞口 定量测定 定性测量 固定设置 相对设置 石墨板 泄漏量 检测 背离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石墨双极板气密性的装置,包括下底板(1)、上盖板(2)、上盖板驱动机构(3)、供气机构和U型管(4),下底板(1)固定设置,具有顶部敞口的下底板腔以及与下底板腔连通的进气口,上盖板(2)与下底板(1)相对设置,具有底部敞口的上盖板腔以及与上盖板腔连通的出气口,上盖板驱动机构(3)与上盖板(2)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上盖板(2)朝向或背离下底板(1)运动,供气机构通过进气口与下底板腔相连通,U型管(4)通过出气口与上盖板腔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靠性高,适应性广,不仅可以定性测量石墨板的气密性,还可以对泄漏量进行定量测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料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石墨双极板气密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双极板是燃料电池堆中重要的性能元件,两侧置有使反应物均匀分布的流道,它负责把燃料和空气分配到两个电极表面以及电池堆散热,因此对其气密性要求较高,目前双极板最普遍使用的材料是石墨,石墨双极板一般是利用碳粉或石墨粉混合可石墨化树脂制备而成,在制备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缺陷,使得石墨双击板基体可能会存在气密性问题,若气密性不好,则会对燃料电池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专利CN106025402A公开了一种双极板密封性的在线检测系统,首先将双极板与注胶模板进行对齐扣合,然后向注胶模板的注胶槽道中注入胶液,接着两个充氮气装置开始工作,两个充氮气装置分别与双极板的阳极接口和阴极接口连接,两个充氮气装置分别交替向双极板中冲入氮气,接着将双极板与注胶模板进行分离,检查双极板密封槽中的胶液,如果存在气泡,说明密封性不好,没有气泡说明密封性良好。其只能用于密封部位的气密性检测,并不能用于石墨板基体的气密性检测,而且只能对气密性进行定性检测,无法计算泄漏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石墨双极板气密性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检测石墨双极板气密性的装置,包括,
下底板,固定设置,具有顶部敞口的下底板腔以及与下底板腔连通的进气口,
上盖板,与下底板相对设置,具有底部敞口的上盖板腔以及与上盖板腔连通的出气口,
上盖板驱动机构,与上盖板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上盖板朝向或背离下底板运动,
供气机构,通过进气口与下底板腔相连通,
U型管,通过出气口与上盖板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上盖板的下表面和下底板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包围上盖板腔开口和下底板开口的密封垫。
优选地,所述的密封垫的形状与设置在石墨双极板上的密封槽的形状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的上盖板驱动机构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气缸,所述的上盖板设置在气缸的缸杆上。
优选地,所述的进气口设置在下底板的侧面,所述的出气口设置在上盖板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的供气机构包括气源和设置在气源出口处的压力表。
优选地,所述的U型管为玻璃U型管,竖直放置,U型管的一端通过橡皮管与出气口连接,另一端与大气连通。
将石墨双极板放置在下底板上,上盖板下压,将石墨双极板夹在下底板和上盖板之间,压缩空气从气源出口经由压力表从下底板的进气孔注入下底板腔内,如果石墨板基体有泄漏,空气就可以从下底板腔的开口穿透石墨板并通过石墨板进入上盖板腔,再通过橡皮管流入U型管中,将玻璃管中的水位往下推,通过读取玻璃管上的液位刻度差,可得知石墨板每小时的空气泄漏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873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