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铸粒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885886.8 | 申请日: | 2017-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7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 发明(设计)人: | 陈佩仙;任中山;曹志成;吴道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F9/08 | 分类号: | B22F9/08;B22C9/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浇铸槽 铸粒模具 进料凹槽 本实用新型 上表面 底壁 安全性能 半椭球型 半椭球形 多排多列 金属液体 使用寿命 飞溅 熔融 脱模 铸粒 浇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粒模具,所述铸粒模具包括本体,本体的上表面设有进料凹槽,进料凹槽的底壁上开设有浇铸槽,浇铸槽为多个,多个浇铸槽呈多排多列设置,浇铸槽形成为半椭球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铸粒模具,由于本体的上表面上设有进料凹槽,进料凹槽的底壁上开设有浇铸槽,防止了浇铸过程中熔融的金属液体飞溅,提高了安全性能,同时半椭球形的浇铸槽有利于脱模,延长了铸粒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铸粒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合金的冶炼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铸粒模具。
背景技术
铁合金作为钢铁冶金的主要合金剂、脱氧剂,一般要求其粒度在10-100mm内,且粒度越均匀,其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的使用效果越佳。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模铸+机械破碎或人工破碎的方法来获得用户所需要的粒度,该方法破碎所得粒度差距较大,破碎过程中金属损失大,且对于中、低碳铁等硬度大,韧性高的合金,其破碎难度非常大。因此,近年来,国内许多企业开始采用铸粒机对铁合金进行浇铸成型,但对铸粒机的设计仍不是很完善,仍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如对铸粒机模具性质的选择。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铸粒机专用模具,其本体由一组上部出口为圆形且带有凹槽的锥形腔体所组成,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铸粒机专用模具,模具的本体由一组上部出口为方形,下部为圆弧过渡导棱的凹槽锥形腔体组成。此两种模具均带有凹槽锥形腔体,这种锥形腔体的深度较大,脱模相对较难,往往需要通过震打等方式促进脱模的进行。但模具处于疲劳状态,采用震打等方式进行脱模,会大大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铸粒模具,所述铸粒模具脱模较为容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铸粒模具,所述铸粒模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上表面设有进料凹槽,所述进料凹槽的底壁上开设有浇铸槽,所述浇铸槽为多个,多个所述浇铸槽呈多排多列设置,所述浇铸槽形成为半椭球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铸粒模具,由于本体的上表面上设有进料凹槽,进料凹槽的底壁上开设有浇铸槽,防止了浇铸过程中熔融的金属液体飞溅,提高了安全性能,同时半椭球形的浇铸槽112有利于脱模,延长了铸粒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铸粒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浇铸槽的长轴长度为D,短轴长度为d,D和d满足关系式:20mm≤D≤100mm,8mm≤d≤70mm,且0.4≤d/D≤0.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浇铸槽的深度为H,H满足关系式:8mm≤H≤20mm且0.2≤H/D≤0.4。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进料凹槽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浇铸槽的个数为6个至10个,在所述进料凹槽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浇铸槽的个数为3个至5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浇铸槽之间的间距为L,L满足关系式:20mm≤L≤1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实体体积为V1,多个所述浇铸槽的体积之和为V2,V1和V2满足关系式:0.04≤V2/V1≤0.2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凹槽的深度为h,h满足关系式:60mm≤h≤12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相对外侧壁上分别设有安装耳。
具体地,每个所述安装耳与所述本体均通过圆弧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铸粒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铸粒模具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858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墨片微粉喷射成型结构
- 下一篇:一种雾化制得铜粉的感应加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