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腹腔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84006.5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1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愿;张贻宇;刘杨柳;吴芳;冯也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邓宇 |
地址: | 41008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 柔性水囊 引导管 胸腹腔引流管 输入端 注水 包裹部 胸腹腔 引流孔 本实用新型 外部环境 注水组件 过滤孔 输出端 套接 紧贴 膨胀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腹腔引流管,包括引导管,引导管的两端分别为用于插入胸腹腔内的引流输入端和用于留在胸腹腔外的引流输出端,引流输入端设有多个引流孔,引导管外部套接有一可注水的柔性水囊套,柔性水囊套连接有注水组件,柔性水囊套具有在柔性水囊套未注水时紧贴包裹引导管、在柔性水囊套注水后膨胀形成一胀大内腔的包裹部,引流输入端及所有引流孔均位于胀大内腔中,包裹部具有若干连通胀大内腔及外部环境的过滤孔。该胸腹腔引流管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操作方便、不需调节就能实现彻底引流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胸腔和腹腔积液引流的胸腹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胸腹腔置管引流的目的是将胸膜腔和腹膜腔内积聚的脓、血、渗液等积液导引至体外,以治疗或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目前的引流管多为单根中空管,其管口及侧孔均较小,容易被血凝块、纤维组织或坏死组织堵塞,造成需再次插管,而再次插管会增加感染风险、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并且,目前的引流管为了插管方便,头端设计较尖锐,在胸腹腔积液减少后随着双肺的扩张会直接刺激肺等内脏,引起患者疼痛不适。更重要的是,现有的引流管不能随积液减少而随之下沉,导致引流不彻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操作方便、不需调节就能实现彻底引流的胸腹腔引流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胸腹腔引流管,包括引导管,所述引导管的两端分别为用于插入胸腹腔内的引流输入端和用于留在胸腹腔外的引流输出端,所述引流输入端设有多个引流孔,所述引导管外部套接有一可注水的柔性水囊套,所述柔性水囊套连接有注水组件,所述柔性水囊套具有在柔性水囊套未注水时紧贴包裹引导管、在柔性水囊套注水后膨胀形成一胀大内腔的包裹部,所述引流输入端及所有引流孔均位于所述胀大内腔中,所述包裹部具有若干连通所述胀大内腔及外部环境的过滤孔。
上述的胸腹腔引流管,优选的,所述柔性水囊套还具有用于置于胸腹腔内且在柔性水囊套注水后胀大以阻止引导管退出胸腹腔的止退部。
上述的胸腹腔引流管,优选的,所述柔性水囊套外部套设有用于与胀大后的止退部配合夹紧固定胸壁或腹壁的环形水囊,所述环形水囊通过可调连接组件与柔性水囊套相连并可调节与止退部之间的间距。
上述的胸腹腔引流管,优选的,所述可调连接组件为子母扣。
上述的胸腹腔引流管,优选的,所述止退部为环绕引导管的环形结构。
上述的胸腹腔引流管,优选的,所述注水组件包括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一端与柔性水囊套连通,另一端的端口中设有橡胶塞。
上述的胸腹腔引流管,优选的,所述环形水囊通过一连通管与注水管连通。
上述的胸腹腔引流管,优选的,所述柔性水囊套还具有用于置于胸腹腔内且在柔性水囊套注水后膨胀的膨胀部,所述膨胀部靠近包裹部设置。
上述的胸腹腔引流管,优选的,所述包裹部为一外壁光滑的网状囊体结构;所述引流输入端呈圆锥形。
上述的胸腹腔引流管,优选的,所述柔性水囊套为具有内腔的囊体,所述囊体套设在引导管外部并与引导管粘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840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弯球囊及骨水泥注入组件
- 下一篇:一种内外双循环冲洗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