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方便使用功能的防火隔热砖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883926.5 | 申请日: | 2017-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6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唐正;王齐;刘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江德天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C1/00 | 分类号: | E04C1/00;E04C1/41;B32B33/00;B32B3/06;B32B3/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厚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5 | 代理人: | 夏柯双;刘贤科 |
| 地址: | 641000 四川省内***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火隔热 使用功能 砖本体 卡板 竖板 本实用新型 内表面 卡槽 凹槽内表面 左右两侧 加强板 稳固性 小幅度 插板 横板 缓冲 卡紧 适配 拼接 破碎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方便使用功能的防火隔热砖,包括砖本体,砖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板,第一凹槽的内表面位于两个卡板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板,第二凹槽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横板,且两个卡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竖板呈相适配设置,所述砖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加强板,本实用新型涉及砖技术领域。该具有方便使用功能的防火隔热砖,在进行使用的时候能够十分方便的进行卡紧,方便进行拼接,减少了时间的浪费,同时能够进行小幅度的缓冲,并且提升稳固性,防止在使用的时候十分容易破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方便使用功能的防火隔热砖。
背景技术
建筑用的人造小型块材,分烧结砖(主要指粘土砖)和非烧结砖(灰砂砖、 粉煤灰砖等),俗称砖头。粘土砖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成。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陆续创制了方形和长形砖,秦汉时期制砖的技术和生产规模、质量和花式品种都有显著发展,世称“秦砖汉瓦”,普通砖(实心粘土砖)的标准规格为240毫米×115毫米×53毫米(长×宽×厚);多孔粘土砖根据各地区的 情况有 所不同,如KP1型多孔粘土砖,其外形尺寸为240毫米×115毫米×90毫米,外墙厚度一般为240毫米或370毫米。按抗压强度(牛顿/平方毫米,N/mm²)的大小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MU7.5 这6个强度等级。粘土砖就地取材 ,价格便宜 ,经久耐用 ,还有防火、隔热、隔声、吸潮等优点,在土木建筑工程中使用广泛。废碎砖块还可作混凝土的集料。
砖的使用十分频繁,对人类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砖在使用的时候十分不方便,很难进行平整的对齐,同时现有的砖大多是刚性结构,但是使用的时候十分容易破碎,并且现有的砖大多不能进行防火和隔热,使用较为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方便使用功能的防火隔热砖,解决了现有的砖在使用的时候十分不方便,很难进行平整的对齐,同时现有的砖大多是刚性结构,但是使用的时候十分容易破碎,并且现有的砖大多不能进行防火和隔热,使用较为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方便使用功能的防火隔热砖,包括砖本体,所述砖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位于两个卡板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第二凹槽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横板,且两个卡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竖板呈相适配设置,所述砖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加强板。
优选的,两个所述加强板相反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耐磨层和隔热层。
优选的,所述耐磨层远离加强板的一侧粘接有第一防火层,所述隔热层远离加强板的一侧粘接有第二防火层。
优选的,所述加强板内部的前后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板,且转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
优选的,所述加强板内部的前后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中轴,所述中轴的表面与转动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数量均设置有两个,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匀分布在砖本体的两侧。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方便使用功能的防火隔热砖。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江德天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内江德天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839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