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纤维增强无遮挡天窗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81827.3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7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周玉锋;胡科青;叶春雷;曹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尚宏汽车天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7/00 | 分类号: | B60J7/00;B60Q3/2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陈伟勇 |
地址: | 201411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窗玻璃 有机玻璃层 碳纤维网 本实用新型 碳纤维增强 碳纤维线 无遮挡 空腔 下层 经线 上层 传统单层 多层结构 机械领域 空腔内壁 内壁附着 上下设置 纬线编织 相邻经线 整体受力 窗玻璃 拼合 受力 纬线 附着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碳纤维增强无遮挡天窗玻璃,包括一天窗玻璃,天窗玻璃包括上下设置的位于上方的上层有机玻璃层以及位于下方的下层有机玻璃层;上层有机玻璃层与下层有机玻璃层上下拼合围成一截面呈椭圆形的空腔;空腔的内壁附着有一碳纤维网,碳纤维网是由碳纤维线制成的经线与碳纤维线制成的纬线编织而成的碳纤维网,相邻经线的间距为8cm~12cm,相连纬线的间距为8cm~12cm。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传统单层的天窗玻璃,通过多层结构,提高天窗玻璃的强度,本实用新型通过空腔内壁附着有碳纤维网,便于天窗玻璃的受力分散,进一步提高了整体受力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天窗玻璃。
背景技术
天窗是汽车配件之一。
汽车天窗包括一玻璃窗,现有的汽车天窗的玻璃窗往往采用单层玻璃制成,强度不佳,容易在外力作用下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碳纤维增强无遮挡天窗玻璃,解决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碳纤维增强无遮挡天窗玻璃,包括一天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玻璃包括上下设置的位于上方的上层有机玻璃层以及位于下方的下层有机玻璃层;
所述上层有机玻璃层与下层有机玻璃层上下拼合围成一截面呈椭圆形的空腔;
所述空腔的内壁附着有碳纤维网,所述碳纤维网是由碳纤维线制成的经线与碳纤维线制成的纬线编织而成的碳纤维网,相邻经线的间距为8cm~12cm,相连纬线的间距为8cm~12cm;
所述碳纤维网远离空腔的一侧覆盖有一透明陶瓷层,所述透明陶瓷层部分嵌入所述碳纤维网的网孔与空腔的内壁相连。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传统单层的天窗玻璃,通过多层结构,提高天窗玻璃的强度,本实用新型通过空腔内壁附着有碳纤维网与透明陶瓷层,便于天窗玻璃的受力分散,进一步提高了整体受力强度。通过碳纤维网与透明陶瓷层的结合,便于提高透明陶瓷层的附着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碳纤维网径线与纬线的间距,便于实现用户透过天窗玻璃观看窗外的景色,尽可能的减小碳纤维网造成的视觉干扰。
加工时,分别在上层有机玻璃层与下层有机玻璃层围成空腔的凹槽内覆盖有碳纤维网,然后通过真空镀膜机将透明陶瓷层镀设,进而将碳纤维网埋设在透明陶瓷层内。最后,将上层有机玻璃层与下层有机玻璃层拼合。
所述上层有机玻璃层的上表面呈向上突出的曲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上层有机玻璃层的上表面呈曲面,相较平面状,曲面易于将力分解,进而削弱外界的作用力,保证上层有机玻璃层的自身强度。
所述上层有机玻璃层上设有一开口向下的上凹陷;
所述下层有机玻璃层上设有一开口向上的下凹陷,所述上层有机玻璃层与所述下层有机玻璃层上下拼合时,所述上凹陷与所述下凹陷围成所述空腔;
所述碳纤维网的一侧与所述空腔相抵;
所述碳纤维网包括上层纤维单元以及下层纤维单元;
所述上层纤维单元覆盖在上凹陷,所述下层纤维单元覆盖在下凹陷;
所述上层纤维单元与所述下层纤维单元均引出用于连接电源的接线端子。
便于通过上层纤维单元的供电,实现上层纤维单元的发热除冰。通过下层纤维单元的供电,实现下层纤维单元的发热除雾。
所述下层有机玻璃层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安装LED灯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所述LED灯,LED灯呈环状排布在所述下层有机玻璃层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尚宏汽车天窗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尚宏汽车天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818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