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油箱的加油管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880990.8 | 申请日: | 2017-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1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 发明(设计)人: | 冉林;李卫民;庄文;张从占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腾索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5/01 | 分类号: | B60K15/01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77号金融***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箱 止回阀 接插 加油管固定装置 凸条 加油管 阴接头 本实用新型 安装效率 凹槽间隔 壳体连接 一端连接 内侧壁 壳体 凸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油箱的加油管固定装置,包括燃油箱壳体、与所述燃油箱壳体连接的快接插方式止回阀、与所述快接插方式止回阀另一端连接的加油管快接阴接头,所述快接插方式止回阀的周向形成凸条和凹槽,所述凸条和若干凹槽间隔设置,所述加油管快接阴接头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快接插方式止回阀上的凸条和凹槽相对应的台阶和凸起。该燃油箱的加油管固定装置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可靠性,且安装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燃油箱,尤其涉及一种燃油箱的加油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箱止回阀与加油管通常是通过一个橡胶管和两个金属卡箍进行连接的。如此需要增加3个零件,成本较高,可靠性较差,且安装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提供一种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安装效率高的燃油箱的加油管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燃油箱的加油管固定装置,包括燃油箱壳体、与所述燃油箱壳体连接的快接插方式止回阀、与所述快接插方式止回阀另一端连接的加油管快接阴接头,所述燃油箱壳体上设有一进油口,所述快接插方式止回阀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的柱状,且所述快接插方式止回阀具有弹性,所述快接插方式止回阀包括中部、设于所述中部两端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快接插方式止回阀固定在所述燃油箱壳体的外侧,所述快接插方式止回阀的第一段伸入燃油箱壳体内部,所述快接插方式止回阀的第二段外露于所述燃油箱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二段的周向向外延伸形成凸条,,所述加油管快接阴接头也呈中空的管状,其包括头段、尾段以及连接所述头段和尾段的中间段,所述头段用于与所述加油管连接,所述头段的内径与所述加油管的内径相当,所述尾段用于与所述快接插方式止回阀连接,所述尾段的内径较所述头段的内径大,所述尾段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快接插方式止回阀,所述尾段的内径与所述快接插方式止回阀的第二段的外径相当,所述尾段于靠近所述燃油箱壳体的内径较远离所述燃油箱壳体的内径大,从而使所述尾段的内侧壁设有一台阶,用于收容所述第二段的凸条。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该燃油箱的加油管固定装置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可靠性,且安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燃油箱的加油管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快接插方式止回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燃油箱的加油管固定装置,其包括燃油箱壳体1、与燃油箱壳体1连接的快接插方式止回阀2、与快接插方式止回阀 2另一端连接的加油管快接阴接头3。
燃油箱壳体1为中空壳体,其内装有燃油。燃油箱壳体1上设有一进油口,燃油箱壳体1的外侧于靠近该出油口处设有凹陷。
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快接插方式止回阀2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的柱状。快接插方式止回阀2包括中部、设于该中部两端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且该中部、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内径相同。
快接插方式止回阀2的中部周向向外延伸形成圆环状的第一连接部21,第一连接部21的外缘向其一侧垂直延伸形成第二连接部22,且第二连接部22的形状、数量和位置与燃油箱壳体1上的凹陷对应。于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 22自第一连接部21向快接插方式止回阀2的第一段延伸。快接插方式止回阀2 通过第二连接部22与燃油箱壳体1连接。
快接插方式止回阀2的第一段伸入燃油箱壳体1内部。
快接插方式止回阀2的第二段外露于燃油箱壳体1的外部,该第二段中部的周向向外延伸形成凸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腾索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腾索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809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