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气动吸脂机上的内置气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79370.2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8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师瑛;陈广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阳光中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李芙蓉;冯建基 |
地址: | 030000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压泵 气动手柄 减震装置 散热管 热感 气源装置 内置 吸脂 本实用新型 壳体内部 上部侧面 装置安装 吸脂机 手握 握住 应用 噪音 震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气动吸脂机上的内置气源装置,所述装置安装在气动吸脂机的壳体内部,包括空压泵、减震装置和散热管,空压泵底部安装有减震装置,空压泵上部侧面连接有散热管;在空压泵的底部设置减震装置,减少了空压泵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及震动;通过该装置中的散热管,将空压泵产生的热量,在进入到气动手柄时,热量减轻到握住气动手柄时手已经没有热感,气动手柄连续工作6小时,气动手柄无明显热感,气动手柄持续工作12小时,手握无明显热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气动吸脂机上的内置气源装置。
背景技术
吸脂机是指用于吸脂手术的医疗器械,采用高真空,大抽速吸引原理,将体内过剩脂肪吸出体外。
气动吸脂机是吸脂机中的一种,通过空压泵产生正压力,连续供给连接在吸脂机上的吸脂气动手柄气源,使气动手柄产生振动幅度为6mm、震动频率600次的往复运动,通过气动手柄的往复式运动,带动作用于体内的吸脂针震动,将体内的脂肪破碎吸出,达到吸脂减肥的作用。该吸脂机的吸脂方法替代了人工反复抽拉,可减少医生持续操作中所需消耗的体力,提高吸脂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
气动吸脂机的空压泵一般设置在吸脂机壳体的外面,这样在吸脂手术中如果要移动吸脂机的过程中,还需要同时移动空压泵的位置,这给手术操作人员带了很大的不便。所以将空压泵移动至吸脂机壳体内是技术人员想要克服上述缺点的首选方案,将原来外置空压泵改造内置于机壳中,减少了外置空压泵的繁琐,使空压气源和操作主机一台化,操作移动起来更简便。
但是,空压泵移动至壳体内,同样会面临一些问题,内置的空压泵工作会与机壳产生共振,加之泵体工作时电机自身的震动和噪音,混合在一起,会使机壳产生更强的震动和噪音,这种噪音在手术室安静的环境下,会造成很大的干扰,人不能忍受,影响使用和销售;另外,空压泵工作时会散发出极大的热量,将没有通过气体储存罐散热的压缩空气供给气动手柄,气动手柄工作时,会使气动手柄热度很高,无法手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气动吸脂机上的内置气源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空压泵外置给操作人员带来的使用不方便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应用于气动吸脂机上的内置气源装置,所述内置气源装置安装在气动吸脂机的壳体内部,包括空压泵、减震装置和散热管,空压泵底部安装有减震装置,空压泵上部侧面连接有散热管;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在壳体底板上的支撑板、减震弹簧和震荡板,减震弹簧的底端可拆卸地套装在位于支撑板上的第一弹簧座上,减震弹簧的顶端抵靠震荡板的下表面支撑震荡板,震荡板上表面安置空压泵;震荡板的上表面还能放置位于壳体内且会工作时会产生震动的机器,如负压泵等。
所述散热管的第一端与空压泵的出气口相连通,散热管的第二端固定在壳体的进风孔内侧并通过输气管与设置在壳体外部的气动手柄连接;所述散热管所处的平面与震荡板所处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散热管的第二端设置有冷凝水出口,冷凝水出口通过导流管与设置在空压泵泵头上的金属方盒连通。
所述减震弹簧的直径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
所述减震弹簧的数量为4个,4个减震弹簧均匀分布在支撑板的四个角。
所述震荡板的下表面与减震弹簧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弹簧座,减震弹簧的顶端套接在第二弹簧座上。
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螺栓,螺栓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上,另一端穿过震荡板与螺母螺纹连接。
所述散热管由圆形铜管弯折成波浪形。
所述冷凝水出口的位置高于金属方盒。
所述散热管背离空压泵的一侧设置有风扇,风扇安装在壳体内侧壁与散热管相对应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阳光中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山西阳光中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793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