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强中空纤维膜的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77120.5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30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忠杰;郑世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世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9/08 | 分类号: | B01D69/08;B01D6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律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5 | 代理人: | 张辉;温洁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球 纤维绳 孔眼 涂膜机构 本实用新型 中空纤维膜 生产装置 铸膜液 撑开 管段 涂膜 传送辊组 上下面板 内外壁 凝胶浴 料液 圆整 贯通 保证 堵塞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强中空纤维膜的生产装置,包括涂膜机构、凝膜机构和传送辊组。涂膜机构包括铸膜液容器,铸膜液容器的上下面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孔眼和第二孔眼。纤维绳通过第一孔眼的和第二孔眼的管段内分别装有第一金属球和第二金属球。第一金属球和第二金属球的直径分别大于第一孔眼和第二孔眼的直径,第一金属球和第二金属球固定连接在一起。凝膜机构包括凝胶浴容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纤维绳管段内设置第一金属球和第二金属球,第一金属球用于将纤维绳撑开以便纤维绳进入涂膜机构时可以更均匀且不易堵塞地进行涂膜。第二金属球用于将涂膜后的纤维绳撑开并保证料液均匀贯通纤维绳的内外壁。并可以保证纤维绳外观圆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纤维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强中空纤维膜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膜法处理污水问题已经越来越多的在国内应用,膜法处理污水有着传统工艺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处理速度快,处理精度高等。而污水处理用的膜也多种多样,现有的膜按形状分有平板膜,卷式膜,中空纤维膜等,成型方法又分为干法、湿法、热致相法等。
据现阶段文献记载,所有纺制内支撑增强中空纤维膜的厂家及研究机构均没有方法在内支撑层内通以芯液,因此铸膜液的凝胶方式只能是由外及内缓慢凝胶,当料液的粘度较稀或涂膜厚度较大时,则很容易出现膜丝内孔道堵死的问题。
目前纺制内支撑膜时无法使用低粘度铸膜液即固含量低的铸膜液进行纺丝,由于目前纺制内支撑的增强型中空纤维膜时,膜丝内部无法通芯液,所以膜丝只能由外向内凝胶,当铸膜液粘度较低时,容易出现渗料或膜丝内径堵死等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中空纤维膜的生产装置,解决了纤维绳在涂膜时因渗料而容易堵死的问题,保证料液均匀贯通纤维绳的内外壁,并可以解决纤维绳外观不圆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强中空纤维膜的生产装置,包括涂膜机构、凝膜机构以及用于将纤维绳在上述机构之间进行传送的传送辊组。所述的涂膜机构包括一铸膜液容器,所述铸膜液容器的上面板和下面板相对位置上分别设有供纤维绳穿过的第一孔眼和第二孔眼。纤维绳通过第一孔眼的管段内装有第一金属球,所述的第一金属球设在上面板的上方,纤维绳穿过第二孔眼的管段内装有第二金属球,所述的第二金属球设在下面板的下方。所述的第一金属球的直径大于第一孔眼的直径,所述的第二金属球的直径大于第二孔眼的直径,所述的第一金属球和第二金属球通过钢丝绳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凝膜机构包括凝胶浴容器,所述凝膜机构接收来自涂膜机构的纤维绳并使纤维绳在凝胶浴中停留一定时间,待纤维绳表面的铸膜液失去流动性后送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送辊组包括:
接收来自涂膜机构的纤维绳并对其进行转向引导的第一转向辊和第二转向辊,经过第二转向辊的纤维绳沿重力方向向下移动并进入凝膜机构;
位于凝膜机构内的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
接收来自凝膜机构的纤维绳并引导纤维绳进入收卷辊的第三转向辊。
进一步地,纤维绳从第二孔眼出来时容易将少量铸膜液带出,所述的涂膜机构下方设有一个用于收集溢出铸膜液的溢液收集容器。这样既可以回收铸膜液,还可以避免铸膜液滴在地板或者其他设备上造成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的铸膜液容器侧边连接有一根用于添加铸膜液的注膜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金属球和第二金属球的直径相同,所述的第一孔眼的直径与第二孔眼的直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世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世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771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反渗透装置清洗设备
- 下一篇:一种智能化加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