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及加层改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77116.9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61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纪敏;孙静;张姣;裴志鹏;史亚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纪敏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汪浩 |
地址: | 45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加层 第二挡板 第一挡板 建筑本体 电梯 滑轮 加层改造结构 本实用新型 既有建筑 电梯架 开关门 加装 底座 滑动连接 木质材料 内部安装 前后移动 电梯厢 掉落 滑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及加层改造结构,包括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电梯架,所述电梯架的内部安装有电梯厢,所述建筑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第二凹槽的上方,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轮,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建筑加层,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滑轮、底座、开关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建筑加层为木质材料,建筑加层设置在底座的上方,通过滑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滑动,可带动建筑加层前后移动,根据使用人员需要使用哪一侧的电梯,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不仅防止建筑加层掉落,而且可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设置的开关门,快速到达电梯,使用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及加层改造结构。
背景技术
从广义上来说,建筑学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建筑学所涉及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术所包括的美学的一面和实用的一面,它们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是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建筑群落,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华北、东北地区的民居大多是这种宽敞的庭院。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建筑加装电梯及加层改造结构,在使用时存在一些缺陷,建筑加层不能进行移动,且电梯的安装位置不能很好的与建筑加层配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及加层改造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建筑加层不能进行移动,且电梯的安装位置不能很好的与建筑加层配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及加层改造结构,包括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电梯架,所述电梯架的内部安装有电梯厢,所述建筑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第二凹槽的上方,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的上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建筑加层,所述建筑本体的上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前表面均设置有开关门、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所述第一视窗位于第二视窗的一侧,所述开关门位于第一视窗与第二视窗的下方,且开关门的前表面设置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通过把手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视窗的长和宽与第二视窗的长和宽相等。
优选的,所述建筑加层与底座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的长和宽与第二挡板的长和宽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与建筑本体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建筑加层,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滑轮、底座、开关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建筑加层为木质材料,建筑加层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根据使用人员需要使用哪一侧的电梯,通过滑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滑动,可带动建筑加层前后移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不仅防止建筑加层掉落,而且可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设置的开关门,快速到达电梯,使用方便快捷;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电梯,电梯包括电梯架和电梯厢,传统的电梯位置都位于建筑本体的正前方,本实用新型将电梯设置在建筑本体的两侧,可以很好的解决电梯无法与该实用新型建筑加层配合使用的情况,解决了电梯使用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纪敏,未经纪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771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断裂修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