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电力线路装置的智能电流变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74338.5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3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静;郑艺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净能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H02G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变换器 固定电极 护盖 膜片 线路装置 智能电力 本实用新型 二次端子 过盈配合 紧固连接 矩形结构 控制电流 设备损坏 智能 绝缘组 传感器 边角 底端 垫座 嵌合 外壁 稳电 预警 上层 输出 刺激 爆炸 人群 延伸 安全 | ||
1.一种智能电力线路装置的智能电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电流变换器(4),所述电流变换器(4)由护盖(401)、固定电极(402)、膜片(403)、二次端子(404)、传感器(405)、绝缘组(406)、垫座(407)组成,所述护盖(401)为外壁硬实的矩形结构且中央两侧截面往外延伸2cm,底端底部往外略微突出,内部中央上方固定设有圆柱固定电极(402),所述膜片(403)分别嵌合设在护盖(401)内部上层四侧边角,采用过盈配合方式紧固连接,所述二次端子(404)垂直贯穿嵌入连接在护盖(401)中央往外延伸的边沿末端,所述传感器(405)通过顶部电板与固定电极(402)采用电连接,所述绝缘组(406)嵌入设在护盖(401)内部中央下方,并通过护盖(401)与垫座(407)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力线路装置的智能电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变换器(4)安装于电力线路变电站上,所述电力线路变电站上还包括绝缘子串(1)、上框架(2)、加固线杆(3)、避雷线(5)、悬垂线夹(6)、支架(7)、加固杆(8)、杆塔(9)、接地座(10),所述杆塔(9)整体为两边往外倾斜120°的等腰梯形,且内部空心呈等腰三角形,底部边角焊接在接地座(10)顶部截面中央,所述绝缘子串(1)共有两个为内外硬实的圆柱体结构且往里倾斜呈60°,并通过顶部截面焊接在上框架(2)内部截面左右两侧,所述上框架(2)底部截面前后两侧中央固定焊接在支架(7)顶部截面,所述电流变换器(4)凹陷设在上框架(2)内部上方中央,并通过引线与悬垂线夹(6)采用电连接,所述避雷线(5)呈等距水平排列焊接在上框架(2)表面与背面,所述悬垂线夹(6)整体为螺旋状圆柱体结构与绝缘子串(1)形状相同,共有两个分别通过顶部截面中央接杆嵌合设在上框架(2)背面左右两侧边沿,所述支架(7)为内部空心的等腰倒立梯形,底部固定焊接在杆塔(9)顶部截面并相互平行垂直为同一垂直中线,并与表面接板上的紧固螺母采用过渡配合方式紧固连接,所述加固杆(8)相互呈45°倾斜相互交错焊接在杆塔(9)上方内部,所述杆塔(9)通过支架(7)与上框架(2)相连接,所述接地座(10)为等腰梯形顶部固定焊接在杆塔(9)底部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力线路装置的智能电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串(1)与悬垂线夹(6)共同通过顶部截面中央紧固连接在上框架(2)底层内部与外侧边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力线路装置的智能电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盖(401)通过垫座(407)紧固连接在上框架(2)内部上方截面中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力线路装置的智能电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线(5)呈等距排列焊接在上框架(2)前后两侧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力线路装置的智能电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底部固定焊接在杆塔(9)顶部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力线路装置的智能电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杆(8)焊接在杆塔(9)上方截面中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力线路装置的智能电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座(10)通过杆塔(9)与支架(7)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净能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中净能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743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