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胶膜张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72527.9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8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会市金利达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3/26 | 分类号: | B65H23/26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彭玲;龙日权 |
地址: | 526200 广东省肇庆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张紧辊 胶膜 提升机构 张紧装置 检测信号 解除连接 控制系统 压力传感器检测 简化设备结构 压力传感器 工作稳定 横向输送 重力作用 可连接 张紧 发送 | ||
一种胶膜张紧装置,张紧辊设置于横向输送的胶膜的上方;另有可与张紧辊连接或解除连接的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可连接并带动张紧辊上升,张紧辊与提升机构解除连接后受重力作用而下落;张紧辊上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检测胶膜与张紧辊间的压力并生成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检测信号控制提升机构连接并带动张紧辊上升,或控制提升机构解除与张紧辊的连接。所述的胶膜张紧装置利用张紧辊的自重张紧胶膜,其结构简单,且工作稳定,能很好地满足一般的胶膜输送所需,从而有效简化设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膜输送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输送胶膜过程中对胶膜进行张紧的装置。
背景技术
胶膜一般为塑料材质,其具有较高的柔性,而在现代自动化生产设备中,胶膜的稳定输送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有的胶膜输送设备中,张紧结构一般由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压力传感器和张紧辊轴组成,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张紧辊轴于胶膜间的压力,再由控制系统控制电机带动张紧辊轴移动,以调节张紧辊轴对胶膜的压力。该种张紧结构较为复杂,设备的制作精度和工作精度要求都较高,且生产和维护成本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胶膜张紧装置,以简化设备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胶膜张紧装置,包括用于张紧胶膜的张紧辊,张紧辊设置于横向输送的胶膜的上方;另有可与张紧辊连接或解除连接的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可连接并带动张紧辊上升,张紧辊与提升机构解除连接后受重力作用而下落;张紧辊上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检测胶膜与张紧辊间的压力并生成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检测信号控制提升机构连接并带动张紧辊上升,或控制提升机构解除与张紧辊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胶膜张紧装置,提升机构可选择性地与张紧辊连接,当它们二者之间连接时,提升机构可带动张紧辊上升,而当提升机构与张紧辊脱离后,张紧辊即在自重作用下下降,下降后的张紧辊则同样由自重对下方的胶膜产生向下的拉力,从而张紧胶膜,直至胶膜与张紧辊之间的压力超出限定范围后,提升机构再次带动张紧辊上升。所述的胶膜张紧装置的张紧作用主要来源于张紧辊的自重,而张紧辊的重量可以视需要而设定,使得设备在正产工作状态下均由张紧辊通过重力作用而张紧胶膜;直至设备发生故障或失误,提升机构才对张紧辊进行调整。该张紧装置结构简单,且工作稳定,能很好地满足一般的胶膜输送所需,从而有效简化设备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胶膜张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张紧辊与限位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张紧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胶膜张紧装置,包括用于张紧胶膜10的张紧辊1,张紧辊设置于横向输送的胶膜的上方;另有可与张紧辊连接或解除连接的提升机构2,提升机构可连接并带动张紧辊上升,张紧辊与提升机构解除连接后受重力作用而下落;张紧辊上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检测胶膜与张紧辊间的压力并生成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检测信号控制提升机构连接并带动张紧辊上升,或控制提升机构解除与张紧辊的连接。
如图1所示,提升机构可选择性地与张紧辊连接,当它们二者之间连接时,提升机构可带动张紧辊上升,而当提升机构与张紧辊脱离后,张紧辊即在自重作用下下降,下降后的张紧辊则同样由自重对下方的胶膜产生向下的拉力,从而张紧胶膜,直至胶膜与张紧辊之间的压力超出限定范围后,提升机构再次带动张紧辊上升。
所述的胶膜张紧装置,如图2所示,有固定设置的限位板3,限位板上设有垂向的限位槽4,张紧辊的两端部分别设置于限位槽内。通过限位板和限位槽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避免胶膜因停止拉动或其它问题而产生松弛时张紧辊掉落,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张紧辊的升降形成限位和导向,从而提高设备的工作稳定性。
所述的胶膜张紧装置,如图3所示,张紧辊1上开有两条向内凹陷的导向槽5,两条导向槽分别从张紧辊中部成螺旋状延伸向两侧端部,且两条导向槽沿张紧辊中心对称设置。这是由于表面光滑的张紧辊在对胶膜施加张紧作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因附着粘力导致胶膜发生皱褶,甚至由此导致设备故障的发生。为此,在张紧辊的表面设置向内凹陷的导向槽,可以在保证张紧作用的同时,降低张紧辊与胶膜之间的附着粘力,从而保证设备加工质量和工作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会市金利达包装有限公司,未经四会市金利达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725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