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收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69860.4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27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董霞;童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东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F5/04;E03F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收集池 雨水收集系统 排水管 雨水弃流 雨水收集 清水箱 污泥泵 污泥管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排水管端部 过滤组件 弃流管 溢流管 外排 污泥 楼顶 过滤 雨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包括与楼顶相连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端部连接有雨水收集池,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雨水弃流阀,所述雨水弃流阀上设置有弃流管和溢流管,所述雨水收集池的一侧设置有通过第一污泥管与其相连的污泥泵,所述污泥泵上设置有用于污泥外排的第二污泥管,所述雨水收集池的一侧设置有清水箱,所述雨水收集池与清水箱之间设置有与其分别相连用于过滤雨水的过滤组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具有提高雨水收集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常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环保及资源再利用意识逐渐增强,我国作为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而且年降雨量偏离, 容易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旱涝无常的状况。如何有效的利用雨水,通过合理收集与利用,削减城市洪峰流量,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水资源紧张等,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具有提高雨水收集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包括与楼顶相连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端部连接有雨水收集池,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雨水弃流阀,所述雨水弃流阀上设置有弃流管和溢流管,所述雨水收集池的一侧设置有通过第一污泥管与其相连的污泥泵,所述污泥泵上设置有用于污泥外排的第二污泥管,所述雨水收集池的一侧设置有清水箱,所述雨水收集池与清水箱之间设置有与其分别相连用于过滤雨水的过滤组件。
如此设置,雨水从楼顶进入到排水管内,由于初期雨水会夹杂楼顶较多的污泥或杂志,通过打开弃流阀,使得排水管内的水流通过弃流管排出;
在弃流管持续排水一段时间之后,关闭弃流阀,使得雨水经过排水管进入到雨水收集池内,由于雨水中的污泥会沉淀在雨水收集池的底端,导致雨水收集池的利用空间降低,在雨水收集池内雨水满了以后,雨水会通过溢流管排出,导致雨水收集池的雨水收集量降低;
通过过滤组件的过滤作用,使得过滤完成的雨水排到清水箱内,并且配合上污泥泵,能够通过第一污泥管和第二污泥管把雨水收集池内的污泥排出,提高雨水收集池内部空间的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过滤组件的过滤效率,由此提高雨水的收集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罐、分别设置在过滤罐上下两端的第一进水管和输送管、以及安装在第一进水管端部的过滤提升泵,所述过滤提升泵上设置有与雨水收集池相连的第二进水管,所述输送管端部往外延伸并与清水箱相连。
如此设置,启动过滤提升泵,雨水收集池内的雨水经过第二进水管和第一进水管进入到过滤罐内,进行过滤作用,过滤完成的雨水经过输送管输送到清水箱内,实现雨水的过滤作用,实现雨水除杂的同时,也使得雨水收集池的雨水收集量提高,配合上清水箱,使得雨水的收集率提高。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置有与其相通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另一端与第二污泥管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阀门。
如此设置,由于弃流管相对排水管较小,当雨水较多时,通过弃流管排水不太实际,而当雨水完全进入到雨水收集池内时,单靠污泥泵进行排水,还是会存在雨水收集池溢满的情况,通过在第一进水管上设置与第二污泥管相连的第一连接管,可以驱使污泥泵和过滤提升泵共同进行排水,提高雨水收集池的雨水收集能力,防止了雨水收集池的溢满,进而防止导致楼顶往外溢水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过滤罐一侧设置有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其相连的反冲泵,所述反冲泵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管与清水箱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东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东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698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