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挖孔灌注复合微型桩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68883.3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4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周青爽;姚洪锡;李小和;赵新益;李巍;刘庆辉;陈德平;吕小宁;陈锣增;林志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5/4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桩 细石混凝土 钢管 挖孔 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 钢管混凝土 灌注桩孔 灌注桩 孔群 灌注 地基 同轴固定连接 圆周均匀间隔 长期稳定性 质量可控性 复合 环境影响 结构刚度 上大下小 桩基结构 上端 受力 浇筑 施工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挖孔灌注复合微型桩。它包括位于地基内部上端的灌注桩孔和位于地基内部下端的微型桩孔群,所述灌注桩孔内设置混凝土挖孔灌注桩,混凝土挖孔灌注桩包括多根沿圆周均匀间隔布置的第一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和浇筑于多根第一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间的混凝土,所述微型桩孔群内设置多根第二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所述多根第一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分别与多根第二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同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刚度上大下小,受力安全,满足桩基结构强度、长期稳定性的要求,且施工质量可控性强,对环境影响小,经济性更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护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挖孔灌注复合微型桩。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桩基结构型式,常采用人工挖孔或机械钻孔成孔两种方式成孔,其具有桩身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等优点,在地基基础加固和基坑、边坡支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采用机械钻孔法施工时,通常采用冲击钻冲击或旋挖钻旋挖两种机械成孔方式,桩截面采用圆形,该施工方法适用范围广,施工速度快,但由于其机械设备具有一定高度,且冲击钻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冲击也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桩基施工机械设备所需净空不足或桩位附近有建筑物时无法使用。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采用人工挖孔施工时,其施工方式对桩位上部净空无要求,截面可根据受力需要采用圆形或长方形,因此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采用机械钻孔法施工受限时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经济优势,该施工方法主要适用于地下水位不高的地区,遇地下水位较高时人工挖孔施工深度有限,开挖深度较大时往往需要增加止水帷幕、抽水等辅助成孔措施,经济性欠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
基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工程技术现状,为解决其施工条件受限,对环境影响大、经济性差等问题,需重点解决以下关键技术问题:
(1)新型结构应能避免常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基施工机械设备所需净空不足、对周围环境影响大及地下水位较高时无法人工开挖等缺陷。
(2)新型结构应更适应桩基结构桩体大致上大下小的受力、变形特点,且采用强度高、长期稳定性好的材料,从而经济性更佳,施工质量可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长期稳定性好、施工质量可控性强、对环境影响小、经济性更佳的钢管混凝土挖孔灌注复合微型桩。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管混凝土挖孔灌注复合微型桩,包括位于地基内部上端的灌注桩孔和位于地基内部下端的微型桩孔群,所述灌注桩孔内设置混凝土挖孔灌注桩,混凝土挖孔灌注桩包括多根沿圆周均匀间隔布置的第一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和浇筑于多根第一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间的混凝土,所述多根第一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形成的圆的外壁绑扎有外侧箍筋,所述多根第一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形成的圆的内壁支撑有加劲箍筋,所述微型桩孔群内设置多根第二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所述多根第一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分别与多根第二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同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与第二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包括微型桩钢管和细石混凝土,所述细石混凝土灌注于微型桩钢管的管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与第二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的微型桩钢管一体化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与第二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的微型桩钢管通过内置螺栓的钢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多根第一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与多根第二钢管细石混凝土微型桩的微型桩钢管的连接点位于不同高度的平面内。
进一步地,所述微型桩钢管的孔径为89-1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688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预制桩对接连接头
- 下一篇:一种旋挖桩的新型施工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