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180镁合金传动箱的前端壳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868614.7 | 申请日: | 2017-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4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真;余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仟和镁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52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箱 前端壳体 圆形前壁 镁合金 保护膜 微弧氧化陶瓷膜 电泳沉积层 基体外表面 镁合金材料 镁铝化合物 新能源汽车 安装凸台 传动轴孔 环状侧壁 环状凸台 减少材料 节约材料 内部构件 配件领域 使用寿命 使用性能 外部构件 整体效果 加强筋 结构体 扩散层 溶胶膜 装饰层 多层 壳体 适配 线槽 | ||
一种180镁合金传动箱的前端壳体,属于新能源汽车配件领域,包括圆形前壁和环状侧壁,圆形前壁的中心挖设有传动轴孔,圆形前壁的外侧设有内、外环状凸台和线槽,并设置有加强筋和安装凸台;其在镁合金材料基体外表面依次设有微弧氧化陶瓷膜层、镁铝化合物扩散层、溶胶膜层、电泳沉积层和装饰层;其有益效果是加强了前端壳体结构中各结构体之间的连接,这样可以减少壳体的厚度,可以减少材料用量;并适配传动箱的内部构件和外部构件;将镁合金外表面设置多层保护膜,根据基体内外的条件不同设置不同的保护膜,可以即节约材料,又可使基体得到有效的保护,其整体效果可以提高传动箱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采用镁合金制造的180传动箱的前端壳体。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突出,新能源汽车成为取代燃油汽车最理想、最有希望的绿色交通工具。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其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车辆的重量是发展新能源车辆的关键,轻量化越来越成为车辆发展改进的趋势。轻量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采用先进轻质材料替代传统材料。采用镁合金可比现用的铝合金重量轻30%,而且由于镁合金所固有的减振、降噪和迅速均匀散热的特点,使汽车发动机整体性能大大提高。
镁合金作为当今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其比重只有钢的23%、铝的64%。具有比重小、比强度高、比刚度高、切削加工和压铸工艺性能好等优点。其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部件上具有减振降噪、电磁屏蔽、抗冲击、高速散热、提高车辆驾乘的舒适性,并使产品具有节能降耗、低排放、低成本、可回收利用等优点。
汽车传动箱壳体是用于支承并包容各种传动零件,如齿轮、轴、轴承等的汽车配件,使各传动部件能够保持正常的运动关系和运动精度,还可以储存润滑剂,实现各种运动零件的润滑;同时也用于安全保护和密封,使箱体内的零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保护机器操作人员的安全,而且能够起到隔振、隔热和隔音作用。现有的传动箱壳体均采用钢材或铝材制作,其减振降噪都不理想,无法全面满足新能源汽车的要求。而采用镁合金材料制作汽车传动箱可以大大降低震动,减少噪音,降低温升,有效提高传动箱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车型需要配备不同扭矩的传动箱,目前的传动箱按照汽车功率要求不同从低到高有180、230、260、280、330、380等不同等级,不同等级的传动箱不仅仅是扭矩大小不同,还需根据不同功率汽车的整体配置进行相应调整,特别是采用镁合金材料后,由于新能源汽车中各零部件的配置,结合镁合金轻质、散热、吸震、磁屏以及抗冲击和抗屈服能力的特点和镁合金材料的防护要求,需要对传动箱壳体各部位的具体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高传动箱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镁合金材料制造汽车180传动箱的前端壳体,采用相应的空间结构和材料结构来适应新能源汽车各部件与传动机构的配合,同时也适应镁合金材料的特点,以提高传动箱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180镁合金传动箱的前端壳体,包括前端壳体的形状结构和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结构包括圆形前壁和环状侧壁,所述环状侧壁从圆形前壁的内侧边缘直接生出;圆形前壁的内侧中心生成有环状筒壁,环状筒壁的中部设有圆形底壁,圆形底壁的中心挖设有传动轴孔,在圆形底壁内侧的传动轴孔周边生成有第一环状凸台,第一环状凸台的周边设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的周边是环状筒壁,环状筒壁的端面高于第一环状凸台的端面;圆形前壁的外侧设有线槽,线槽的底背面坐落在环状筒壁的一端;环状筒壁与环状侧壁之间的中部设有被线槽底背面截断的第一圆弧状加强筋,环状筒壁与环状侧壁之间还呈放射状均匀布设有与第一圆弧状加强筋垂直状交接的第一加强筋。
所述环状侧壁的端面内侧设有环状凹台,端面外侧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凸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仟和镁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仟和镁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686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