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织造布液体穿透时间测试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863833.6 | 申请日: | 2017-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5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 发明(设计)人: | 邵宪锦;郑柏林;杨雪松;叶泓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大荣纺织仪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3/00 | 分类号: | G01N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万学堂 |
| 地址: | 3250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上端 工作台 传动 漏斗 测试 升降 本实用新型 时间测试仪 非织造布 液体穿透 精准度 漏嘴 下端 滑动连接 内部设置 人工的 圆形腔 基板 手轮 搬运 美观 自动化 携带 外部 保证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织造布液体穿透时间测试仪,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一侧设置有传动部分,所述传动部分上端设置有手轮,所述传动部分一侧滑动连接升降部分,所述升降部分内部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下端设置有漏嘴,且漏嘴位于升降部分外部下端,所述工作台上端另一侧设置有基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有效提高测试的效率,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并且也能保证测试的精准度,避免出现测试的误差,由于该仪器体积较小,便于人们的携带和搬运,并且占地面积小,美观大方,还可实现自动控制,使漏斗内的液体一定的流速流入圆形腔,提高了测试的精准度,适合大批量生产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仪,特别涉及一种非织造布液体穿透时间测试仪。
背景技术
医疗卫生用非织造布一般有吸水(或血液、体内液体)、吸湿要求,而作为尿布、卫生巾的表面包覆材料,则要求非织造布具有液体透过性能,另外,一些需功能整理的非织造布,其表面张力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对整理剂的吸附结合的程度,因此,非织造布的吸收性能在上述产品中尤为重要,表征该性能的测试项目主要有:吸液能力(液体流失性、吸液率等)、液体穿透时间、液体返湿量、接触角等,故需要用到非织造布液体穿透时间测试仪对其进行检测。
但是,目前市场上多数的非织造布液体穿透时间测试仪功能性都比较单一,使用起来也非常不便,传统的非织造布液体穿透时间测试仪操作比较麻烦,并且测试的精准度不高,容易出现测试的偏差,而且传统的非织造布液体穿透时间测试仪由于体积较大,不便于人们的移动和携带,不适合大批量生产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非织造布液体穿透时间测试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织造布液体穿透时间测试仪,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有效提高测试的效率,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并且也能保证测试的精准度,避免出现测试的误差,由于该仪器体积较小,便于人们的携带和搬运,并且占地面积小,美观大方,还可实现自动控制,使漏斗内的液体一定的流速流入圆形腔,提高了测试的精准度,适合大批量生产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非织造布液体穿透时间测试仪,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一侧设置有传动部分,所述传动部分上端设置有手轮,所述传动部分一侧滑动连接升降部分,所述升降部分内部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下端设置有漏嘴,且漏嘴位于升降部分外部下端,所述工作台上端另一侧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上端活动连接标准吸液垫和试样,所述标准吸液垫和试样上端设置有穿透盘,所述穿透盘上端表面设置有圆形腔,且圆形腔贯穿穿透盘止于底端表面,所述工作台一侧设置有触摸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的端口位于升降部分上端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手轮通过传动部分对升降部分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漏嘴与圆形腔位于同一轴心上。
进一步地,所述触摸显示屏与穿透盘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与漏嘴之间为设有自动释放装置的漏斗与漏嘴,且自动释放装置与触摸显示屏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有效提高测试的效率,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并且也能保证测试的精准度,避免出现测试的误差。
2、本实用新型体积较小,便于人们的携带和搬运,并且占地面积小,美观大方。
3、本实用新型还可实现自动控制,使漏斗内的液体一定的流速流入圆形腔,提高了测试的精准度,适合大批量生产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非织造布液体穿透时间测试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大荣纺织仪器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大荣纺织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638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