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曲轴传感器间隙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63749.4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6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潘韦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4 | 分类号: | G01B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席勇;曹成果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轴传感器 间隙调整装置 曲轴信号盘 测杆 间隙保证 工装 本实用新型 限位螺栓 上端 抵贴 下端 传感器空气 空心圆柱体 标准间隙 锁紧套筒 安装孔 飞轮壳 减去 拧入 锁住 穿过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曲轴传感器间隙调整装置,用以调整曲轴传感器与曲轴信号盘齿之间的间隙,曲轴传感器间隙调整装置包括间隙保证工装以及锁紧套筒。间隙保证工装能够保证曲轴传感器与曲轴信号盘齿之间的标准间隙,且间隙保证工装包括:测套、测杆及限位螺栓。测套为空心圆柱体,且测套的下端抵贴于飞轮壳的上端;测杆下端穿过测套插入至曲轴传感器安装孔中并抵贴于曲轴信号盘齿的上端;限位螺栓能够拧入测套,且用以锁住测套与测杆的相对位置;测杆的长度减去测套的长度的差值为曲轴传感器与曲轴信号盘齿之间标准的传感器空气间隙值。借此,本实用新型的曲轴传感器间隙调整装置,提高了曲轴传感器安装的精度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传感器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曲轴传感器间隙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发动机使用了电子控制系统,而转速传感器则是电子控制系统的重要元器件,主要用于测定曲轴转角位置及转速等信号,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根据获取信号对发动机进行点火和喷油的控制。如果传感器空气间隙8不合适将无法获取曲轴转角位置及转速信息,发动机将无法启动。
目前曲轴传感器间隙的检测主要采用塞尺9检测,方法是将塞尺9塞入曲轴传感器4端部与曲轴信号盘齿6之间,以塞尺9刚好通过为准(如图1所示)。但有部分发动机曲轴信号盘齿6位于飞轮5内侧,且低于飞轮5外缘,无法观察到,不能使用塞尺9检测曲轴传感器4与曲轴信号盘齿6之间的间隙(如图2所示)。另外,有部分特殊用途发动机,飞轮壳51将飞轮5及信号盘包裹住,无法观察到曲轴信号盘齿6,更改无法使用塞尺9检测曲轴传感器4与曲轴信号盘齿6之间的间隙(如图3所示)。
现有技术缺点:
(1)部分发动机由于飞轮壳51空间限制,无法使用塞尺9检测曲轴传感器4与曲轴信号盘齿6的间隙(如图2、图3所示)。
(2)手工使用塞尺9检测传感器空气间隙8,如间隙值不合格的需要松开锁紧螺母41反复调整间隙,工作效率不高。
(3)使用塞尺9调整间隙,由于需要反复拔插塞尺9,塞尺9磨损较快,检测数据准确度不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轴传感器间隙调整装置,从而克服使用塞尺调整间隙,由于需要反复拔插塞尺,塞尺磨损较快,检测数据准确度不高及工作效率不高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曲轴传感器间隙调整装置,用以调整曲轴传感器与曲轴信号盘齿之间的间隙,曲轴传感器间隙调整装置包括间隙保证工装以及锁紧套筒。间隙保证工装能够保证曲轴传感器与曲轴信号盘齿之间的标准间隙,且间隙保证工装包括:测套、测杆及限位螺栓。测套为空心圆柱体,且测套的下端抵贴于飞轮壳的上端;测杆下端穿过测套插入至曲轴传感器安装孔中并抵贴于曲轴信号盘齿的上端;限位螺栓能够拧入测套,且限位螺栓用以锁住测套与测杆的相对位置;其中,曲轴传感器的下端插入测套的上端,从而使曲轴传感器的下端抵贴于测杆的上端,且曲轴传感器的锁紧螺母拧贴于测套的上端面;以及锁紧套筒套设于曲轴传感器及锁紧螺母的上方,且锁紧套筒用以限位曲轴传感器与锁紧螺母的相对位置;其中,测杆的长度大于测套的长度,且测杆的长度减去测套的长度的差值为曲轴传感器与曲轴信号盘齿之间标准的传感器空气间隙值。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测套的中部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2,两个限位槽12用以配合限位螺栓锁住测套与测杆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测杆为阶梯圆柱体,且测杆与测套为小间隙配合。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锁紧套筒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均为梅花内六角的端面,其中锁紧套筒的下端面的大端用以固定曲轴传感器的锁紧螺母,且下端面的小端用以固定曲轴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637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