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路防护栏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63311.6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4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超;石教学;曾卫卫;姜传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古纤道绿色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5/04 | 分类号: | E01F15/04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知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7 | 代理人: | 施春宜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横梁 连接件 连接面 本实用新型 公路防护栏 立柱 安全性能 安装难度 缓冲性能 接触连接 抗紫外线 立柱外壁 连接结构 连接稳固 连接组件 内凹弧面 碰撞过程 使用寿命 位移变形 布设 防阻块 耐湿热 阻燃 变形 释放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路防护栏,包括立柱和防护横梁,所述立柱和防护横梁之间设有连接件,该连接件上设有与立柱外壁相配合的第一连接面和与防护横梁接触连接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为内凹弧面结构,所述防护横梁通过连接组件与连接件相连;所述防护横梁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其呈弧形布设。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简单,安装快速便捷,连接稳固,防护横梁的位移变形大,碰撞过程中防阻块率先变形,可以对撞击产生的能量进行逐步释放,提高了缓冲性能,安全性能更高,质量较轻,安装难度低,抗紫外线,耐湿热,阻燃效果佳,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公路防护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公路防护栏。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公路防护栏通常是以波纹状钢护栏板相互拼接并由主柱支撑的连接结构,上述结构存在如下缺点:
1、钢作为硬质材料,其断裂伸长只有3%左右,变形程度较小,吸能的效果较差。
2、发生车祸或强烈的撞击时,钢护栏板极其容易插入车体,对车辆上的人员造成较大的伤害。
3、钢护栏板的遮挡面积较大,安装在道路两侧时,由于长时间看见较长距离的护栏,会对道路上的行人造成一种强烈的压迫感,对行驶造成一定的影响。
4、对于山区比较崎岖的道路来说,坚硬的钢护栏板安装不便,弯曲的地方需要特殊处理才能实现连续安装,给安装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5、钢护栏板的制造能耗较高,特别是防腐镀锌过程,碳排放量较大,对环境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节能环保效果不佳。
6、钢护栏标准长度4.32m,每公里需要1000片,总重量60多吨,安装时需要单片螺栓连接,而且运输等费用较高。
上述钢护栏板的连接方式也较简单,处理方法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适应各种环境情况。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安装便捷、连接稳固、安全性能高的公路防护栏。
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公路防护栏,包括立柱和防护横梁,所述立柱和防护横梁之间设有连接件,该连接件上设有与立柱外壁相配合的第一连接面和与防护横梁接触连接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为内凹弧面结构,所述防护横梁通过连接组件与连接件相连;所述防护横梁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其呈弧形布设。
当车辆等对防护栏形成撞击时,柔性的防护横梁产生较大的变形位移,可以形成良好的缓冲作用,接着将撞击力传递至连接件,连接件率先变形,稀释了能量,再逐步传递,一步一步将能量释放,能量被吸收之后反弹回车辆的能量降至最低,安全性能得到提高;内凹弧面的设置使得防护横梁与连接件的连接更加紧密。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将防护横梁抵于第二连接面的调节件、垫片及紧固件,所述调节件端部穿过安装孔后与紧固件相连。路面上等距布设的多个立柱,两端的立柱将防护横梁拉伸,传统的连接方式,中间的立柱仅仅形成支撑作用,本申请中的调节件将防护横梁向第二连接面方向相抵,使得调节件和立柱不仅仅承担支撑防护横梁的作用,而是使得中间的每个立柱也都受力,将防护横梁更好地延展拉伸。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呈上下外开口的U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横梁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防护横梁、中防护横梁及下防护横梁,所述上防护横梁和下防护横梁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中防护横梁相较于上防护横梁更靠近立柱设置。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上防护横梁、中防护横梁及下防护横梁形成一个开口较大的C字形结构,有利于碰撞时将物体兜住,将物体反弹出去的力更小,避免车辆等被反复多次撞击,将伤害降至最小。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空心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古纤道绿色纤维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古纤道绿色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633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