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断电保护作用的连接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63169.5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2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陈腾;常金虎;何小玲;钱柯华;孙晚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笨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703 | 分类号: | H01R13/703;H01R13/645;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模块 机头 固定支撑杆 断电保护 机身 连接器公端 安全开关 极限距离 断电 装配 连接器 连接器母端 打火现象 火灾隐患 微控制 误启动 插拔 耗能 外置 整机 配套 安全 | ||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断电保护作用的连接模块,包括机头、固定支撑杆、机身,所述机身通过固定支撑杆与机头装配;所述机头内设有连接器公端,与所述固定支撑杆的连接器母端配套,通过连接器公端与母端的插拔实现整机接断电;所述固定支撑杆还设有1~2个安全开关,所述安全开关的断电极限距离H1小于连接器分离的极限距离H2;该具有断电保护作用的连接模块可实现机头与机身的稳定装配,在机头与机身分离的过程中可先断电保护,后安全分开连接模块,避免连接模块分离发生打火现象,进而引发火灾隐患;同时避免了外置微控制保护开关误启动引起的耗能及电子元件损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断电保护作用的连接模块,适用于家电领域。
背景技术
现如今用户对家电功能化需求越来越高,市场为迎合大众需求引入了新兴家电,以实现设备功能的多样性,其中包括组合式家电。组合式家电由于通过采用机头与机身可拆装的组合式结构,将机身设为分层结构,每层分别用于实现不同功能,通过机头和机身组装来保证家电的一体性。
市面上大多数组合式家电,通常将机头拆卸功能与电源连接功能分开设置,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及用户拆装的工序。部分组合式家电选择将电路连接装置分别装配于机头和机身,通过机头与机身的拆装以实现电路的连通及断开,但其未考虑到机头和机身拆装过程中引起的连接器打火现象,未考虑到产生的电火花极易引起火灾等潜在危险。少部分组合式家电考虑到连接器拆装引起的打火现象,其考虑在家电主机上设置微控制开关,在机头与机身分离前先行断电保护,虽然此方法可解决拆装断电引起的连接器打火现象,但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用户误按的不必要断电,多次断接电路不仅增加能耗,也容易造成电路元件的损耗。因此,设计一种拆卸过程自动断电保护的连接模块显得尤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组合式家电连接结构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拆卸过程自动断电保护的连接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该具有断电保护作用的连接模块包括:机头、固定支撑杆、机身,所述机身通过设置固定支撑杆与机头装配连接;所述机头内设有连接器公端,与固定支撑杆的连接器母端配套,通过所述连接器公端与母端的插拔实现整机接断电;所述固定支撑杆,其结构特征在于:还包括1~2个安全开关,所述安全开关的断电极限距离H1小于连接器分离的极限距离H2,机头与机身分离距离大于H1时,安全开关自动断开,避免连接器分离引起的打火等安全隐患。
作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断电保护作用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包括外壳体及核心模块,所述连接器公端设于机头核心模块上,装配于连接器加强框内。
作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断电保护作用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母端设于固定支撑杆顶部与连接器公端位置相对。
作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断电保护作用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公端与连接器母端分别配有插针和插孔,通过将插针插设于插孔内实现机头与机身电连接。
作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断电保护作用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开关的断电极限距离H1为4mm。
作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断电保护作用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分离的极限距离H2为1.3cm。
作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断电保护作用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与机身分离的同时,连接器缓慢分离,断电保护开关断电,启动保护模式。
作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断电保护作用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核心模块设有卡勾,与固定支撑杆顶部的卡扣配套,所述卡勾锁入卡扣内,加强机头与机身装配的稳固性。
作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断电保护作用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核心模块还设有按压开关,所述卡勾和卡扣分离可通过触碰按压开关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笨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笨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631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