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检测零件内部特征有无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861571.X | 申请日: | 2017-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71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帅;王平恒;王建明;彭小勇;钱雪峰;林孝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宝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G01V8/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市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顶头 内部特征 轴套 压缩弹簧 螺母 检测零件 接近开关 锁紧螺母 轴套内腔 固定压缩弹簧 接近开关检测 本实用新型 计算机装置 动作距离 固定螺母 接触端面 接触零件 开关动作 控制指令 螺母空腔 直流电器 轴套末端 感应面 漏装 嫁接 穿过 顶住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检测零件内部特征有无的装置,包括轴套,轴套内部设有轴套内腔,轴套内腔内设有压缩弹簧,顶头头部在轴套外,尾部穿过压缩弹簧,顶头与压缩弹簧接触端面有台阶,顶头末端设有用于固定压缩弹簧的固定螺母,轴套末端设有螺母、锁紧螺母,螺母内部设有螺母空腔,实现顶头前端顶住零件后在轴套内有行程,锁紧螺母连有接近开关,顶头末端靠近接近开关的感应面到动作距离时,即可使开关动作从而驱动直流电器或给计算机装置提供控制指令。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依照零件内部特征采用嫁接顶头可以方便接触零件,便于接近开关检测能确保零件内部特征有无,避免零件漏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业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检测零件内部特征有无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零部件焊接的螺母及螺栓主要用于后期的内外饰装配,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螺母漏焊等缺陷,往往会造成后续制造工艺无法进行,引起返修;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现漏焊还会造成报废的后果,对整车的制造产生严重的质量缺陷。长期以来,螺母焊接缺陷一直是白车身焊接中难以解决的难题,其中部分螺母及螺栓在零件内部位置不能直接检测外。因此,需要一种采用嫁接光电检测方式,便于检测零件内部螺母有无;在焊接时,能够防止螺母漏焊缺陷,避免后续制造工艺无法进行,确保焊接工艺中的“零”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便于检测零件内部特征有无的装置,检测焊接中不可见螺母有无,当螺母不在板件上时夹具不能夹紧,进而确保零部件内部无漏焊发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便于检测零件内部特征有无的装置,包括轴套,轴套内部设有轴套内腔,轴套内腔内设有压缩弹簧,顶头头部在轴套外,尾部穿过压缩弹簧,顶头与压缩弹簧接触端面有台阶,顶头末端设有用于固定压缩弹簧的固定螺母,轴套末端设有螺母、锁紧螺母,螺母内部设有螺母空腔,实现顶头前端顶住零件后在轴套内有行程,锁紧螺母连有接近开关,顶头末端靠近接近开关的感应面到动作距离时,即可使开关动作从而驱动直流电器或给计算机装置提供控制指令。
作为优选,所述轴套末端螺纹直径与螺母孔径相同,接近开关的直径和锁紧螺母孔径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轴套上设有能够将其卡住的锁紧衬套。
作为优选,所述轴套与气缸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轴套使用耐磨材料,轴套内腔圆柱面光滑。
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依照零件内部特征采用嫁接顶头可以方便接触零件,便于接近开关检测能确保零件内部特征有无,避免零件漏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顶头1、轴套2、轴套内腔2a、锁紧衬套3、压缩弹簧4、固定螺母5、螺母6、螺母空腔6a、锁紧螺母7、接近开关8、气缸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一种便于检测零件内部特征有无的装置,包括轴套2,轴套2内部设有轴套内腔2a,轴套内腔2a内设有压缩弹簧4,顶头1头部在轴套2外,尾部穿过压缩弹簧4,顶头1与压缩弹簧4接触端面有台阶,顶头1末端设有用于固定压缩弹簧4的固定螺母5,轴套2末端设有螺母6、锁紧螺母7,螺母6内部设有螺母空腔6a,实现顶头1前端顶住零件后在轴套2内有行程,锁紧螺母7连有接近开关8,顶头1末端靠近接近开关8的感应面到动作距离时,即可使开关动作从而驱动直流电器或给计算机装置提供控制指令。轴套2上设有与其配合合适的锁紧衬套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宝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宝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615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